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周记1000字如何写?( 五 )


【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周记1000字如何写?】在美学上 , 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 , 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 , 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 。其次 , “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 , 使得中国美学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展开与构架 。有人指出 , 纵观中国古代美学基本特征(如强调真善统
一、情理统
一、人与自然的统
一、有限与无限的统
一、认知与直觉的统一等)和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如儒家对“和”、道家对“妙”、佛禅对“圆”的追求) , 无不是“和合”文化在审美层面的诗性展开和逻辑延伸 。这表明 , 中国诗性智慧和审美意识与“和合”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和性和关联性 。“和合”文化 , 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
3、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和合文化”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具体准则 , 它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 , 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他的“五美”之说实际上也是讲中庸:“君子惠而不费 , 劳而不怨 , 欲而不贪 , 泰而不骄 , 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
何谓“中庸”?据宋儒说 , 不偏不倚谓之中 , 恒常不易为之庸 。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 , 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 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 。面对现实人生很多具体的两极选择 , 人们试图有效地在对立的两极之间找到了一个均衡的支点 , 并使对立双方归于统一 。在生活实践中 , 守中、不走极端 , 成为古代中国人固守的人生信条 。在今日的语境下 , “中
庸”就是要正确把握度并协调好各种关系 , 以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进步 。中庸之道的真谛在于:坚守中正 , 寻求适度 , 不偏不倚 , 无过无不及 。
协和万邦是和合文化的又一实践 。“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这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传统道德基础 。从中国先秦时期老子主张大国理应谦下(“大者宜为下”、“大国者下流”) , 到西汉董仲舒主张“洽四国” , 唐代高祖李渊主张对周边邻国行“宏仁恕之道” , 等等 。和睦相处 , 消弭战祸 , “化干戈为玉帛”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实践目标 。在这种和合的文化下 ,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极少对外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