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舟读后感精选( 三 )


2 由于哥哥的出走,母亲为了阻挠萧从军,送他乘舟去榆关学医,他在学医时对师父的女儿“杏”产生了深深的情愫 。
3 萧奉军令乘舟进入村庄,杏嫁到村庄,二人的感情强烈发展,杏与萧偷情,杏因此被送回榆关 。
4 对杏的感情使他再次乘舟去了榆关,去看望杏 。
5 占领榆关的敌军将领正是萧的哥哥,萧被怀疑通敌,于是萧被杀、消失 。
其中①和②是在插叙中、用萧的回忆来交代的,③、④、⑤是在现实事件中进展的,小说主要的笔墨都在②、③、④上 。从上文的故事“梗概”中可以发现,这篇小说是在战争背景下一个关于一位将领为何突然消失的“解谜”故事,作者却主要在写这位将领的家庭和感情,只有在最终的转折时,战争作为关键因素促成了萧命运的变故,那么,萧的家庭氛围和感情经历就是“解谜”的关键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舟”在故事中的关键环节频频出现,尤其是在人物的命运和事情发生变化的环节,结合“舟”本身的含义——从此岸到彼岸,我们可以将“舟”看作命运变故的象征,那么“迷舟”自然是离奇、复杂、难以解释的命运 。
我们可以从上文的梳理中看到,最终萧命运的变故是他的情感冲动和“哥哥是敌军将领”共同作用而成的;然而,最初萧对杏的感情是他在榆关学医时产生的,是建立在“母亲阻挠萧从军,送他去榆关学医”这一前提之上的;再进一步探究:母亲之所以会阻挠萧从军,是因为哥哥的出走从军让母亲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而萧之所以会从军,是因为萧受到了父亲和哥哥所形成的家庭军事氛围的影响,也是因为萧想要像哥哥一样获得父亲的认可 。另外,学医的师傅是萧的表舅,杏是萧的表妹 。
综合来看,父亲、哥哥与母亲——整个家庭共同促成了萧的命运,前两者与后者对萧产生的两种作用是完全相反,前两者启发、促进萧从军,后者阻挠萧从军;萧作为个体,只是在其中爱上了一个姑娘“杏”,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 。这三种力却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地交织在一起,在战争环境和过往经历的作用下,萧的个人意欲使他步入谜一样的命运,也走向某种必然——“萧”谐音“消”,有消失之意,这是作者的暗示 。另外,“杏”谐音“性”,暗示着男女之间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杏与萧偷情又可以联想到“红杏出墙”,作者在小说中频频使用暗示、象征和一语双关 。
说到这里,就可以解开开头的谜团了:在兄弟关系和战争背景之下,将领由于感情冲动而被当作通敌、被误杀,将领的情感却建立家庭环境与其中的从军氛围的前提条件之上,他个人的主观意欲在这些外在条件下一步步促成了他的命运 。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命运的离奇、荒诞和幻灭,与人生的不可知,即使可知也不可自知 。我认为,这部小说对读者的意义在于,个人的命运如同谜一般,令人觉得荒谬迷惑,也如同舟一般,不断前行、不断变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