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启示录的读后感大全( 四 )


书中最大的反转是霍扎作为一个主脑存活了下来 , 驾驶着可以容纳600亿人的系统级飞船遨游在宇宙 。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因果宿命 , 因为反抗主脑的统治 , 被艾迪兰人雇佣 , 走上冒险之旅 , 在死亡星球看到艾迪兰人灭绝整个变形人种族时愤起复仇 , 最终失去自己的生命 , 被文明特工救下 , 将意识注入到主脑中(我猜测) , 成为“文明”舰队中的一份子 , 让不朽的灵魂得以延续 。
他变成了一开始自己最讨厌的那个它 , 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
《腓尼基启示录》读后感(六):苍穹之下 , 无人永是主角
她去取来应急医疗包 , 打开了机库里的暖气系统 , 但当她回到担架旁边 , 那个冰冷的面无表情的变形人已经死了 。即使伤亡总数已高达“8514亿(±0.3%)” , 关于艾迪兰—“文明”之战 , 银河系的战后评价却是“一场小规模的短期战争 , 很少扩散到银河系总体积的0.02%以上 , 波及人口不超过星际人口总量的0.01%” , 表明这场纷争在15万光年直径的银河系中根本不痛不痒 。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的巨大偏差带给渺小人类的冲击之余 , 会让我们反思霍扎夺取主脑行为的意义 , 同时不出意料地又会发现这份意义毫无依附的根基 , 与我们试图反思的尝试动作一样 。
霍扎因其信仰偏向艾迪兰人的生命观点 , 而非“文明”的机器观点 , 自愿作为反抗者加入争斗并助前者一臂之力 , 可以说他的身上并不缺少主脑口中恶劣凶蛮的类人特征 , 比如尾随击杀克莱克林的情节 。但其同样并不缺少朴素的良善 , 这份从一而终的美德亦是主脑肯定之物 , 比如不忍睹视被蜚宋吞食的年轻人 , 再比如到死也在克制着杀死“文明”特工贝尔维达的冲动 , 无关恋情或者袍泽之谊 , 更像是不同阵营相同地位的惺惺相惜 。
这种矛盾的情感一路纠缠着霍扎的选择 , 从“与怀孕后的雅尔森关于未来生活规划的对谈”到“与前女友奇拉切尔在萨尔世界上夏至日比肩相知的记忆闪回(这一段描写或许是故事中最动人的片段)” , 不得不说霍扎似乎与我们每个人类曾经或正在幻想的心境一样:做完手边这些事 , 就如此这般生存下去吧 。可是悲剧接踵而至 , 休止符不因任何人的期望而随意设置 , “奇拉切尔被霍扎效忠的艾迪兰人杀害”、“雅尔森被克萧夏尔射穿腹部(这一段描写或许是故事中最残酷的片段)”、“围绕在霍扎身边的整个小队惨遭克萧夏尔屠戮” , 霍扎曾经的这些美好被命运肆意且毫不留情的摒弃了 , 直至任务意义上的完全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