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十大春节新年习俗盘点

春节文化习俗是我国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底蕴之一,在春节文化习俗中,有很多的习俗都很有趣,比如给压岁钱、放鞭炮、贴对联等等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
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春节文化 。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春节文化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
贴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文化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 。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
除夕守岁踩岁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 。“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 。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