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00字( 三 )


1792年,法国外有强敌入侵,内部各个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摇摆不定,到底是战是和,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于是谣言四起,公共舆论愈发慷慨激昂 。因此,当法国国王终于在4.20日决定向奥地利和普鲁士皇帝宣战时,这项决定更像是一个解脱 。
战争不再是一个口中的词,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莱茵河这边是法国的阵地,对岸则是不断进军的普鲁士军队,到了夜晚,你还可以听见兵器叮当声以及随风飘扬的军号声,法德千年之间的恩怨再次拉开帷幕 。
1792年的4.25日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驿站的紧急信使们将宣战的消息从巴黎传到斯特拉斯堡 。人们从家里走出来一起涌向广场,在那里出征的军队在做最后的检阅,迪特里市长正在做演讲,他虽然是个贵族,但决心完全献身于自由的新事业 。晚上,他把各级军官邀请到自己的宽敞宅邸中参加欢送会,热烈的气氛使这场欢送会一开始就带上了庆功会的性质,年轻的军官们的言辞中始终充满着报纸上的词汇:公民们,拿起武器,前进,拯救我们的祖国,戴着王冠的暴君们已经开始颤抖 。酒过三巡,迪特里市长突然将目光转向身旁的年轻上尉:鲁热,他记起来了,这位年轻的军官长的不怎么样,但意外讨人喜欢,他在半年前曾写过一首相当出色的自由颂歌,军队好评如潮 。现在出征和宣战不也是一个适合用音乐来渲染的庄严场景吗?于是他随意地问了句:你是否愿意为即将出发的军队谱写一首战歌?
这位年轻的上尉是个谦逊且普普通通的人,他的诗歌从未发表过,但他很擅长写即兴诗,为了使高官加好友高兴,他很乐意地接下了这份差事 。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再说一些激励的话,却被舞会上巨大的声浪淹没,等到舞会结束时,午夜已经过去好久了 。
鲁热会到家后,特别兴奋,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为出征的莱茵军,写一首赞歌,该怎么开头呢,开头?开头?鲁热用笔敲打着自己的脑袋,他想起了自己听到的号召书、演讲词,下意识的,他就写出了前两句: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日子已经来临,他愣住了,停了下来,这两句话不错,又该如何谱曲呢?他拿出自己的小提琴,随意拉了几下,他又愣住了,刚刚这几段旋律配词完美,他赶紧将曲子记了下来 。他感到自己有如神助,所有的一切都在帮助着自己前行,在街道上和宴会上听到的各种话语,对暴君的仇恨,对乡土的忧虑,对胜利的信心,对自由的热爱,他根本就不需要写词,神明在他的耳边呢喃,他也不需要作曲,街上的节奏,时间的节奏,士兵的有力的步伐,炮火的隆隆声,就是最好的曲子 。
鲁热越发快速的写下歌词和乐谱,好像在记录某个陌生人的口授似的,在他的狭隘心灵中从未有过如此激情,这是不属于他的亢奋与热情,而是由一种神奇的魔力凝聚而成,把这个业余作者拽到了离他千百倍距离的地方,一夜就使这位上尉跻身于不朽者行列,闪耀于群星之间,但也就待了一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