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读后感摘抄

《在轮下》读后感摘抄
文章图片

《在轮下》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在轮下》读后感(一):从恬淡走向灰暗
这原来是黑塞的早期作品,之后才是《德米安》《悉达多》《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这本小说被视为黑塞的个人传,倾诉了他对于德国古板教育的看法 。从内容上,友情和爱情从出现到消失的经历,相比后期作品的确尚未完整和成熟 。但是,在有些残缺、有些急于展现的故事中,自己还是被黑塞描绘的恬淡生活所吸引,也为之后的灰暗结局而感到惋惜 。
必须要吐槽的一点,这本书是译者写序 。不管译者为原书写了什么东西,既然您放在正文前面了,能不能注意下不要剧透啊 。把几个重要的东西都说了,怎么开始、怎么中断、怎么重启、怎么结束都被说完了,而正文就那么一百多页 。太气了,自己被搞了的感觉都有了 。
《在轮下》读后感(二):坚持多元,保持平衡
在轮下,每个人何尝不是一种这样的生活状态,在每个平行世界做着不同压力的事情,就像一根弹力绳一样过紧或过松都是一种不幸,重要的还是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是临界点,来舒缓自己、治愈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强大变得坚不可摧,慢慢摸索探寻内心深处的声音 。
但有些事情没有人能够代你去承受感知,旁人能做到的也只是一定的牵引和指点,比如最后说的那样父亲,牧师,老师,校长他们是助推器吗?一定程度上只不过是想按着他们的价值观去点拨引导汉斯而已,是压倒一切的期望使汉斯遇到了赫尔曼后,发现还有一种他从来不了解的世界和精神更接近于汉斯本身,从而产生入洪水猛兽般的向往走向了两种极端,人设崩塌、期望全无、生活暗淡无光,最后走进了起点 天才陨落!
【《在轮下》读后感摘抄】《在轮下》读后感(三):你认为你是谁?
“一切生物都在阳光下按照各自生命的规律活着,唯有人类却爱着自己所制定的框架的约束,屈从于未必完全正确的种种条规 。”
我在想如果汉斯没有遇见海尔纳会怎么样?
汉斯会平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就是按照他原来的人生轨迹,努力学习,也许会成为一个神父 。在海尔纳的身边,他品尝到了“天性“的美味,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觉醒 。可是这一份觉醒给他带来的却是衰竭的神经,他一面仍需要花费精力刻苦学习,而后他又要在心里厌恶这种条框规则的生活 。内心的矛盾是把利刃在他脆弱、敏感的神经下划下一刀又一刀,在这种毁灭性的武器下生活迎来的只是个体的破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