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十六帝读后感摘抄( 二 )


可能是文学和影视作品相对少一些,较之清朝,对明朝的涉猎欠缺很多 。通过阅读《正说明朝十六帝》,总算对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276年历史有了概括的了解 。作者许文继、陈时龙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通俗平实的语言文字,简洁明了的夹叙夹议,为读者勾勒出明朝十六位君王的鲜明形象,让读者花很少的时间,可以较为轻松地了解十六帝王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征,以及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重要人物 。读此书,可以进一步引发对明代历史的关注与了解,进而去阅读与其相关的更为庄重和系统历史书籍 。
读此书最大的收益,是可以简短、快速地对明朝的历史和君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历史在此时恰似上演着一部16集的短剧,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大明朝自己则频繁地换着演员和场景,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我们看到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当初的放牛娃、小沙弥如何跃上权力的顶峰,又如何大权独揽、屡兴大狱,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为明朝前期的繁荣铺平了道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惠帝朱允炆,如何打造“秀才朝廷”、宽刑省狱、锐意消藩,乃至引发叔侄大战,最终落得生死不明;明朝第三个皇帝成祖朱棣,如何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江山,在为22年,如何靠武功夺取皇位、因武功开拓疆土、最终也死于行军途中 。又如何编纂《永乐大典》、让三宝太监郑和六下西洋(第七次不在永乐朝)、三年修得北京城;经历了长达20年的太子生涯,在位仅一年便匆匆撒手西归的仁宗朱高炽,如何开创“仁宣之治”、任用贤臣、重农恤民、宽刑省狱、洁身自省;将明朝推向“仁宣之治”黄金期的宣宗朱瞻基,如何承继祖业、奋其余烈、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让大明帝国在自己手中平稳向前发展,将明朝推向了天下大治的兴旺局面 。又如何成为明朝第一个废后的皇帝和“促织天子”;一生大起大落、两度称帝的明朝开国以来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如何在9岁登基14年后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失去帝位,又在8年后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 。又如何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竟然连自己的生母是谁都产生了怀疑;而景帝朱祁钰,如何临危受命在国家危急关头登上皇位,领导了一场抵抗蒙古入侵的北京保卫战,保障了内地居民的安居乐业 。又如何在“夺门之变”中失去皇位;宪宗朱见深,如何导致23年的成化一朝朝政混乱,如何对贵妃万氏、宦官汪直和梁芳过于宠信,如何倡行皇庄、传奉官、西厂等极大弊端;还有,孝宗朱佑樘弘治一朝,在明代历史上被称为政治最贤明的时期;武宗朱厚照富有戏剧性的一生难以用只言片语概括;世宗朱厚熜,集荒诞、残忍以及喜欢玩弄权术于一身,刻薄寡恩独一个;穆宗朱载垕,在位六年,明静、宽仁,依靠群臣打造了隆庆的太平盛世 。唯一的爱好就是女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能;神宗朱翊钧,先期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后期怠于政事,酒色财气,醉生梦死;光宗朱常洛,39岁的生命历程中,前20年是不受宠的皇子,后19年过的是战战兢兢的皇太子生活及短暂的一个月的皇帝生涯;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心智似乎一直没有成熟,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 。在建造房屋与木工、油漆工艺方面,熹宗的水平“巧匠不能及” 。除了玩乐之外,他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朝政与大臣的死活;最后,就是煤山上吊自杀的思宗朱由检,一生实是“不是王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