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论战略》读后感摘抄( 二 )


《王志纲论战略》读后感(四):《王志纲论战略》战略成败,取决于是否与时代的天道顺势而为
【《王志纲论战略》读后感摘抄】《王志纲论战略》战略成败,取决于是否与时代的天道顺势而为
《王志纲论战略》这本书是我看过对战略思考的过程最为系统化、可操作的书籍,王志纲在疏通分享的组织发展、城市规划、地区未来等等,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脉络,以及给出的建议与观点,都需把握住了一个「天道」的趋势 。
【1】制约複製成功的关键因素:「能力条件」≠「成功条件」但却需要有「时空条件」
往往在战略佈局上,容易只从自身拥有什麽来佈局,但却容易忽略对时代、空间、人等因素的条件思考 。
换句话说,即便是同一个人,拥有同样的本领,只要时空背景不同,也未必能够沿着过往的经验来再造成功 。
这其实也是很多成功学裡面很常会遇到的盲点,只关注怎麽成功的,複製同样的行为并不会成功,因为牵涉到,当下的时空背景、遇见的人给予的条件 。
总结来说「能力条件」≠「成功条件」但却需要有「时空条件」 。
每一代人的崛起,都有它特定的因素,这包括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要综观全局的成败,就必须回到更大的背景下,每个因素都是制约因素,却也是潜在的成功因子 。
这些综合因素的判决,很大的程度,就是一种对运的相信,因为运气本身,也是规划战略时,不可或缺的变因 。
【2】战略能力,体现在对未来的遇见
战略能力的布局,本质上是对未来遇见的能力,你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就能知道当下什麽是重要的事情 。
反之,战略能力的不足,也会让行为疲于处理眼下的情况 。
从组织到个人,战略设计的思维,一直视为潜在成长的空间,战略设计不只是当下的短期成长,还包含远期下一个成长周期的布局 。
在实际战略的规划上,除了对外部空间的判断,还有一个对内的探究,这个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找魂」的过程 。
找魂,如同定位理论,找到一个优势点来发展 。
但找魂的另一项重点,是在于这个优势,是属于一种「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
【3】找魂后的发展目光,建立「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定位的特点,专注在市场第一,成为领导指标,可是,当一份成功的定位,反而也会限制定位后的发展 。
换句话说,当拥有某项优势,持续专研与投入,走到一个遥不可及的领域,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或者是脱离世道的需求 。
也因为走的太前面,往往也就造成忽略创造下一种优势的可能性 。因为当下所有的目光都只聚焦在现有的优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