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未读懂漫山白雪》读后感1000字( 二 )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电影可否是当下时代的文学产物呢?我不敢下定论 。但本书作者自小阅读不择精细,涉猎面广,加之自身的经历,我想,他不算是文学的门外汉 。以建筑师的视角来写电影,未必是跨行 。本书中有些篇目,之前我在“一点儿乌干菜”公众号上已读过,例如许鞍华、贾樟柯、是枝裕和 。他如串珠子般,将我喜欢的萧红、张爱玲与许鞍华串在了一起,不曾显得突兀 。在许鞍华的这一章中,作者说:“并非所有人都能有艺术家的自觉,对自己的生命有清醒且自知的审视 。”这一点,或许是所有人一生的修行,包括艺术家 。我忍不住好奇,张爱玲在读胡从武汉寄来的信时,看到小周护士的字眼,她是否清醒的答案 。“创作者几乎都在反刍自我 。自我是需要译解的文本 。”作者后文这样写道 。
在本书中,能看到太多真实与虚幻、自我与外界、流动和静止的辩证 。一个人想要诚实面对自己,无关性别,都是非常不易的 。中国人在孔孟之道的规训下成长,自小会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子 。老师教育我们时,也总将这句的重点放在最后一个字“人”上,却忽略了,人活的其实是自己的一生 。这本书里,几个长到拗口的外国导演的名字我不曾了解,但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字窥探些许,以此参照自己的人生 。去年秋天,追完《俗女养成记》后,我写下一些文字,想把它们放在书评的最后:
【《我还未读懂漫山白雪》读后感1000字】最难得不是风雨同舟,而是美满幸福还能挺着肚子为他人以命相留 。
最圆满不是子孙满堂,而是气极了打胎的儿媳还能挥舞着菜单为她炖汤补身体 。
最深邃不是勇于担当,而是父亲对同性恋儿子说你不必做男子汉,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去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
最真挚不是郎才女貌,而是女生单膝下跪拿出求婚盒子里的棒球:放心做你爱做的事,我会养家我来担当 。
因为懂得人生的真谛是“自己”,所以每个人无比“自私”又无比“奉献” 。真情让凡间不凡,俗女不俗 。倘若有这么干干净净的人,便是慈悲心菩萨 。
《我还未读懂漫山白雪》读后感(三):书的味道只有你知道
我第一次闻到类似的味道还是在那本谷川俊太郎的《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诗集上 。
这种味道在夜里读的时候会令人昏昏欲睡,这样说不定就进入书中世界了 。
我不好形容它,类似于木头,像是一切木质做的东西 。我太喜欢了 。
书的装帧很有意思,封面打开过后是一幅画 。画里有很多人物,但我只知道一两个 。
王家卫《重庆森林》love it!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still l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