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读后感大全( 二 )


3、遗留的几个待解决的问题:
①区块链技术究竟如何确权?以及为何区块链中没有信用风险了?
②去中心化的世界是骗局吗?去中心化的世界在早期肯定也是被几家能够搭建虚拟与现实沟通平台的公司垄断,那实际上也是否还是没有实现去中心化?
4、书友帮助回答解决的问题:(超
《元宇宙》读后感(三):是什么催生了元宇宙,元宇宙又能带来什么?
我们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带来的即刻性舒服的裹挟着,咕噜咕噜的往前滚,滚到了所谓的元宇宙时代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科普元宇宙的书,悄然成了书店展示台的C位,虽然还只是概念的陈述 。
花一个小时翻阅了这本书,了解了一堆概念,数字经济,经济社群,数字身份,数字文化,诸如此类 。
我的困惑在于,元宇宙为什么会诞生,为什么会在当下诞生 。书中没有解答,我只能试着以我还很浅薄的见识去理解它 。
【《元宇宙》的读后感大全】如果要理解它,大抵要暂时跳脱出技术层面,从人文层面探究一下 。我很喜欢的人类学家项飙老师曾说过,现代社会的趋势,是消灭“附近” 。所谓附近,就是以个人为圆心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 。随着技术的发达,5G时代到来,交易的时间的摩擦会越来越短,即时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附近”就消失了 。现代人对附近没有兴趣,只对自身或者全世界这两个极端感兴趣 。当下概念里的元宇宙,不正是消除掉了附近和中间层,融合了“自身”和“全世界”这两个极端吗?
这样的融合,会不会带来更加集体情绪化的社会?更加空洞的集体性自我?开始无意义的担忧 。这样的状况下,该怎么重建个人的意义和尊严?
“个人的意义和尊严,不在于个人,一定是在于关系 。不存在天然的个人尊严,要建构关系,建构附近 。”始终抱有智者好奇心和思辨力的项飙老师给出了方向 。
因“附近”几近消灭而应运而生的元宇宙时代,人类社会会朝着建构新的关系和“附近”的方向发展吗?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是未知 。
——————
随手捕捉了几张“附近”的生活影像: 杂货店里年轻的父亲在给女儿视频直播挑礼物,公园一角老人沐浴在冬日暖阳下懒懒地弹着吉他,下午时分略显冷清的菜市场里行人行色匆匆;不过,我知道,我也只是把自己摆在一个“超越”的位置上去记录而已,并没有投入真实的生活中 。网络上那些拍vlog记录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小确幸的行为,又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你的数字形象、数字身份,离真实的你有多远呢?
《元宇宙》读后感(四):元宇宙是什么,以及他未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