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第一名读后感摘抄( 六 )


按照美国的残障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允许以残障为由对应聘者设限,甚至于极少人会在公开场合去讨论残疾,但长大后的科恩从不觉得这些话题冒犯,反而在每一个陌生人面前,他的第一句都会告知对方自己的病症,也许他最想表达的就是——“我只是生了病,我不是怪胎 。”
坦然面对生活,坦然接纳疾病,是他独有的天赋 。自救会上,那些同样的患病者聚在一起,哭诉自己遭遇的不公,他们中的成年人都躲在家中,孩子则早早失学,所有人都痛恨命运将自己改变,却从没人想过,要去改变一次命运 。
只有科恩,他不断更换排斥他的学校,却依旧热爱读书,长大后更是想成为一名老师,即使应聘时百般受挫,还是会投出下一份简历,甚至在一位校长拒绝他之前,他先拒绝了对方,并不是因为受了歧视,而是他认为——我永远不会为一个不关心学生的校长而工作 。
是什么让他如此坚持成为老师,即使困难重重,又是什么,让他把“责任”看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得从小时候的一位校长说起 。
那是一次学校音乐会上,严肃认真的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总会传出一阵阵“呱呱呱”的声音 。演出结束后,校长将科恩叫上台,他以为这就像以前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一样,又要面临一场嘲笑,但校长只是让他介绍了自己的病,并让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 。
校长微笑着看着科恩,台下的师生为他鼓掌加油,这一刻科恩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老师真的可就像是孩子心中的英雄,他们会帮你推开黑暗里的大门,为你带来光亮与温暖 。
这也成为支撑他坚持在教师岗位上的理由,“我们不该放弃任何一个有问题的学生 。”也成为指引他的座右铭 。幸运的是,无数次应聘的白眼后,他遇见了吉姆欧贝校长,他们有着共同的教学信念,奉行一切以学生为先的多元化教育,校长看重了科恩的赤子之心,科恩的“怪声”也成为他获得学生好感的利器 。
如果说之前的父母代表的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思路,那么这些接纳或排斥科恩的群体,又恰恰代表着两种截然的学校态度 。一种代表着尊重,给予不同人同等的机会,理解“问题学生”的缺陷,不以学习为唯一考量;一种则带着另类的同情,他们不见得会针对个体,但面对个体的差异又从不想改变 。
不同的老师会在各个阶段为孩子带来不同的成长,就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在大洋彼岸带来风暴,那些真诚的好老师,也许自己都不会想到,一句切实地关心,一次掷地有声的支持,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怎样的烙印 。
时隔多年,科恩依旧会记得校长第一次见面对他说的话——教师的责任,就是用知识去对抗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