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契约》的读后感大全( 二 )


这些看不见的心理诉求涉及到婚姻的方方面面,作者从婚姻关系的形成、改变以及让彼此失望、落空的诉求,彼此之间的争吵,也涉及婚姻关系的性、婚外情等等方面,梳理着婚姻之间的各种情感需求 。这就是一本让我们通过自我启发、自我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婚姻的指导书 。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二):无形的情线
每对伴侣之间都存在着一份无形的伴侣契约,这份契约是心理的,其间的条款详细规定着未来的生活中这两个人各自会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责任如何分配 。无独有偶,这与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红线相类似,红线作为命运之线将伴侣们连在一起,这根命运之线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无形的契约 。它促进了亲密关系的发展 。而以色列心理学家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所著的《看不见的契约》就为我们讲述了伴侣间这看不见的契约 。
艾布拉姆森博士是一位专事家庭、伴侣等的心理学家,她根据阿德勒理论开创了家庭治疗方法,并创建了改善伴侣关系的培训项目 。作为她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享,《看不见的契约》应运而生 。在这本书里,艾布拉姆森博士以明白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阿德勒的理论要点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过程,从而帮助我们自己运用这个理论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而这种改善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全书共分为前言、第1章至第7章,以及附录共九部分 。关注了夫妻关系从建立到遭遇困难,直到解体的整个过程 。在附录中,对阿德勒理论的十大原则进行了介绍 。从而可以指导整个过程的分析 。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那样,伴侣契约是无形的、心理的 。里面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约定 。其本质是双方通过无言的“许诺”来为对方提供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份契约尽管无形,但是其条文却是伴侣关系的根源 。好的契约无疑是责任对等的 。双方彼此互相关心、欣赏、尊重,同时也拥有个人发展的机会,承担各自的责任,并展现真实的自我 。而坏的契约显然是责任不对等的 。当双方都只关心自己的时候尤其如此 。
通常来讲,我们所选择的伴侣正是那个在我们看来能帮助我们实现价值感的人,同时取决于对方是否具有自身所缺乏的某种特质 。也就是所谓的取长补短 。人们会选择与自己互补的人结伴,以此来获得完整的自己 。从这段关系与这份契约中如何各取所需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为了和谐的生活,双方就必须相互尊重 。
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为什么美女会与野兽相伴?事情从来不是我们看上去的那样 。每个人都有获得重要感的特定条件 。美女与野兽的搭配某种程度上正是获取归属感的某种方式 。当然,贬低他人的做法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无休止的比较只会适得其反 。真正的良好伴侣关系需要友谊和亲密感 。竞争和比较某种程度上与此相反 。当然,对伴侣条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也是必要和必须的 。这就需要深入的沟通与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