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精选( 四 )


作者随后参加了各种训练营 , 改造自己的同时拓展关系网 。她被要求在所有的失败中寻找积极向上的地方 , 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因为也许哪一个人就能为你推荐新的岗位 。在其中的一个为期一天的训练营里 , 辅导员要求他们总是从自身寻找毛病 , 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不够用心 , 不停在心里上打压这些失业的求职者 。公司为了让股东或者C开头的领导层拿到更高的工资(CEO、CFO、COO)采用了精简员工、扁平化结构这种态度对待员工 , 认为他们都是需要缩减的短期开销 , 而不是可以长期培养与发展的资产 。员工不过就是个当盈亏数字不理想可以随时抛弃的“东西” 。
在参加这些训练营交流会过程中 , 组织者刚开始打着免费的旗号将应聘者聚集在一起 , 之后就开始推销他的培训课程 , 帮助你建立更好的个人形象 , 甚至一个交流会中会有不同课程的推销 , 让求职者继续投入大把金钱寄希望于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就职机会 。
之后作者还阅读了关于职业规划等相关书籍 , 作者看到书描写的吸引力法则 , 即你心中所想会散发出一种电波信号 , 从而你就更有可能获得你想要的工作机会 。话说我其实一直挺相信这个的 , 以前还看过张德芬的好多书 , 向宇宙发射脑电波信号 , 会得到回应的 。这本书的作者直接嘲笑这类灵修理念 , 说那她还费半天劲改简历搞形象干什么 , 直接在家一坐源源不断的offer就应该涌来才对 。
为了找到工作 , 人们首先要成为一件商品 , 要把自己打扮得像样一点 。于是作者去找形象顾问来改变自己的妆容和穿衣打扮 , 尽量使自己显得更职业化 , 让人力资源能一眼相中 , 增加就职机会 。换来的结果是买了很多顾问推销的化妆产品 。关于女性职场着装这里也让作者很抓狂 , 如果你穿着太女性化 , 那么别人会认为你只有美貌根本没有实力 , 用这个来贬低你 。(我想起来一次看妇联的采访短合集 , 采访人员对男演员都会问一些个人如何诠释角色这类问题 , 而面对斯嘉丽约翰逊则永远都是你的这身紧身衣里面穿内衣么?)而如果你打扮的太中性化 , 又认为你却少了女人味……
除了这些作者还参加了宗教类性质的社交活动 , 参加这些都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社交面 , 抓住一切能认识别人的机会 。可是发现这些知识披着招聘会外衣的宗教洗脑活动 , 不是说宗教不对 , 但这一切对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