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批》读后感精选( 四 )


而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跨国跨地区通讯的难度堪比上天,一封封家书倍显珍贵,成为了无数家中父母、妻儿唯一的慰藉 。而有一种家书,叫“平安批”,“批”是闽南语,即“信”的意思,而平安批不用多解释,海外华侨通过“水客”和侨批馆等民间渠道,汇到家乡,便是报来身在海外异乡的平安信,是华侨华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独特文化。
“伯一息尚存,家批决无中断之理耳 。”没有过身在异乡为异客,经历的人,很难懂得那种孤独,而远隔万里外的家人,更是期待着收到一份平安批,让那心中的牵挂,心放回肚子,石头落地 。现如今看来,平安批虽已安放在档案馆、陈列在橱窗中,被互联网即时通讯取代,但它身上有着一层厚厚的历史记载,向我讲述那一代人身在海外异乡创业谋生的艰难、家乡中对妻儿老小的牵挂、心系祖国建设发展的感念 。
一封封平安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在2013年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 。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深深铭记的 。最近我读到陈继明教授新作《平安批》的书,记载了潮汕侨商“下南洋”的奋斗史,再现了潮汕侨商的赤子心与家国情 。
故事从主人公郑梦梅准备过番讲起,用一定的篇幅将梦梅的家庭和处境交代清楚,让你明白他为何在临近中年之际,还要只身下南洋,再创业,一是为了重振家族,也是为了远离族地,逃了这命中灾祸 。一张洋船票带他去向远方,作者特意对送别场景进行了描写,为这远渡重洋形成了一种对比 。从身在异乡的第一封平安批,到讲述工作经历变迁的家书,再到一封满是银钱的新年批……,从自己的平安批到身在异国他乡经营批局,“平安批”意外地成为了他一生的事业 。
而故事中最震撼人心的是在抗战爆发期间,身在异国他乡的潮汕侨商,竭尽所能用特殊的方式保卫家乡,以各种方式抗日救国、赈济难民 。其中离不开郑梦梅与乃诚父子的舍生忘死,深明家国大义,冒着生命危险走陆路送番批,毅然决然投入了报效祖国一线,用送批的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在战火中运送番批及抗战物资、捐款的“生命线” 。这一刻,一封封番批成为了特殊的代表,饱含中国人文化性格的体现,更是中国人浓烈的家国意识和家庭观念的体现 。
书中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是中国人的家族和故土情结,还充斥大量的建筑、戏曲、宗教、方言、习俗等,对文化研究极具价值,《平安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真实见证,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 。我们更要认识到海外侨胞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向海讨生,敢闯敢为”的奋斗故事,更是我辈应好好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