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奇特的女孩的读后感大全( 四 )


华莱士喜欢把自己的一部分注入到角色里,有时候会多一点,有时候又少上一些 。于是乎他故事中的人物总是成为自己的某种变体,拥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脆弱的神经,总是在喋喋不休地发表着对事物的各种评论 。对话和思考是游离的,在叙事中进行着随意的跳转,拼贴与组合 。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你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这种游离的状态,伴随着一个个由无数形容词和从句组成地绵延段落感受着从山顶向山脚俯冲的快感,接着在呕吐物中看见自己狰狞的脸庞(相信我,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无论你是否习惯,喜欢与否) 。然后你会从这种夹杂着迷惑的快感中清醒过来,重新去思考他笔下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并试图从中抓住一些启示 。
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即使它在诞生之初不具备这种属性 。作者和读者早就达成了默契的协议,前者想要自由地表达,后者则从中汲取养分 。一旦双方彼此对上眼,整个过程就会释放出美好的思维火花 。在华莱士这里,火花的形成相当艰难,因为他不喜欢把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直白地展示给读者 。诘屈聱牙的行文方式符合他的一贯作风,顾左右而言它,永远围绕着关键点旋转却不一针见血地戳破(聪明人都这么做,不然怎么证明他们是聪明人呢?) 。
华莱士追求的是一种文本和感受上的统一,当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困惑,急于去寻找那种启示时,他们就陷入了故事中人物一样的困境 。丰繁复杂的文本对应的正是丰繁复杂的世界本身(此时极繁主义变成了写实主义),喋喋不休的论述就像是疯狂运转的大脑,读者难以把握故事的核心,如同故事中的人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生活一样 。当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的焦虑感和虚无感迎面而来,这不就是那种存在性的困惑么 。
显然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焦虑和困惑的时代,而华莱士则成为时代的代言人(虽然他没有活到今天) 。他天才般的预言了一个“收入极大化,存在极小化”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东西都丰富到了唾手可得的程度,而个人的存在却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精神是溃散和恍惚的,然后被无限分割,游荡在每一次打开手机在众多APP中挑选和切换的瞬间,消失在广告,电视剧和商品目录构成的幻觉之中 。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商品等待着被消费,而当一切结束,什么都不会留下 。
这似乎就是现代都市生活的本质 。正因如此华莱士才把他所有故事的背景放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让人物用现代都市特有的方式思考与生活 。于是一种独特的荒谬性被呈现出来,就像小说中那场一方能够永远胜利的知识竞赛,那个关于功成名就的女演员出演广告的采访,还有丈夫对妻子无尽的抱怨与祈求 。现代性的荒诞带来焦虑似乎永无止境,而个人则成为了最为稀薄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