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穷人想逆袭,得扒三层皮

1942年1月22日 , 香港战火纷飞 , 病中的萧红 , 从枕头下摸出纸笔 , 写下两行字: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 , 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
半生尽遭冷遇 , 身先死 , 心不甘 , 不甘 。
随后 , 在病榻上 , 结束了自己悲情而短暂的一生 。
而她口里的另外半部红楼 , 就是《呼兰河传》 。
《呼兰河传》不同于一般的小说 , 它没有具体的主人公 , 展现的是小城居民的集体群像 。
茅盾曾赞美《呼兰河传》 , “是一篇叙事诗 ,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 一串凄婉的歌谣 。”
在这部小说里 , 萧红不仅写风土人情 , 写世态万象 , 更犀利地剖析了人情人性 。
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 , 但萧红从小接触到租住在自家房屋的民众 , 他们生活的惨状 , 深深震撼了年幼的她 。
他们每天勤劳工作 , 如同疲惫的牛马 , 但依旧过着衣不蔽体 , 食不果腹 , 颠沛流离的生活 。
是什么原因 , 导致他们奋力挣扎 , 却依旧无法摆脱这悲剧性的命运?
看完《呼兰河传》 , 你就会明白 , 真正束缚他们的 , 不是物质上的贫穷 , 而是他们的自欺欺人 , 愚昧无知 , 以及封闭固执 。
穷人想要逆袭 , 首先得扒掉三层皮 。
《呼兰河传》:穷人想逆袭,得扒三层皮
文章图片

《呼兰河传》:穷人想逆袭,得扒三层皮
文章图片

第一层:扒开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
呼兰河城很小 , 这里的人生活很单调 , 他们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每天忙着讨生活 , 过得非常辛苦 。
对他们而言 , 能吃上小葱拌豆腐 , 就算改善生活;卖馒头的摔了一跤 , 趁机偷了他两个馒头 , 就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
这里的人 , 还很喜欢谈论别人的私事:
王寡妇的儿子淹死了 , 染缸房的学徒为女人而打架 , 豆腐坊的驴子断了腿……
而小城的大泥坑 , 为大家提供了最多的谈资 。
小城里有个泥坑 , 一到下雨天 , 就泥泞不堪 。
拉车的马 , 经常陷进去 , 还经常淹死家禽 , 住在附近的人 , 都苦不堪言 。
可是 , 谁都不想把这个坑填平 。
因为 , 大泥坑的存在 , 不仅给他们带来话题 , 也给大家带来了些许“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