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基因》读后感1000字( 四 )


电视剧《小敏家》剧照
因此,很多人得出结论:离婚真的会遗传,父母的婚姻模式,就是孩子未来的婚姻模式 。不仅仅是电视剧,就是放眼我们身边,确实也能找到很多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案例:
父母离异的女孩,看似嫁给了爱情,结果还是败给柴米油盐的琐碎,最终以离婚收场;父亲家暴母亲家庭长大的男孩会家暴另一半,女孩则会被家暴;同样,在父母相亲相爱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幸福的婚姻......
真的是这样吗?
这几天看完知名情感导师陆琪的《爱情基因:如何让爱不伤人》(下文简称《爱情基因》),我觉得大家可能过于迷信“遗传”的力量了 。
陆琪表示:“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但并不会决定我们 。爱的基因,自家庭而来,但最后会成长成什么样,依然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
在他看来,真正决定我们幸福或痛苦的根源,其实是我们的情感模式,以及另一半的情感模式跟我们匹配与否 。唯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修正自己,找对另一半 。
那要怎么解决呢?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情感模式类型?另外,情感模式能改变吗?
本书对常见的4种情感模式及相互结合的10种爱情关系进行了深度解读,文中引入了大量情感案例,并配以专业的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爱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旨在帮助被情所困的你走出困惑,收获完满的情感关系 。
享受型情感模式的人,顾名思义,就是很会享受,一旦跟他人建立恋爱、婚姻关系,就会很依赖他人,尤其是爱人有能力给他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时,他会立马躺平、彻底放弃努力 。
若子就是享受型的人,从小物质匮乏的她特羡慕那些有钱姑娘,但原生家庭不给力,自己又不想努力,所以钓个金龟婿便成了她的人生目标,一切都被人安排好就是她想要的人生 。
自虐型情感模式的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遇到问题时他们不但不积极解决,反而会激发矛盾,试探另一半会作何反应,以此证明对方是否足够爱他 。
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白妍就是这类人,恋爱时,她要求对方时时刻刻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她生气了,男朋友必须第一时间哄,否则就可能被黑名单伺候,真是虐人又虐己 。
掌控型情感模式的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被人拒绝 。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必须的;但如果自己被拒绝了,那就不一样了,这事立马变得势在必得!
简里就是这类人的代表,事业成功的她,在感情里却很没安全感,男友的一言一行都要向她报备,否则就要大发雷霆,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另一半 。跟这样的人相处,简直要了老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