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除米酒里的甲醇,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

1、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自酿酒去除甲醇方法:
1、原料选择 。
要选择好的葡萄,长了霉的葡萄一定不能要 , 所以那种先破碎后清除葡萄梗的作法我们不推荐,我们应该把葡萄从葡萄梗上一颗颗剪下来,去除掉了腐烂的、青的以后再破碎 。另外,使用塑料制品来发酵 , 也容易产生甲醇 。
2、控制发酵过程 。
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就是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转化成为酒精的过程,附带的也是产生甲醇的过程 。很多酿友将葡萄装入发酵桶以后就不管不问,等葡萄自动酿好了直接分离,其实我们应该严格控制发酵中的过程,尤其是温度 , 关键中的关键 。
研究表明,陈酿过后的葡萄酒甲醇含量要明显降低,所以要求我们家庭自酿过滤以后获得葡萄酒,正确的作法是澄清、陈酿以后在装瓶保存一段时间再饮用,如果有条件的,购买一个橡木桶陈酿更好 。
3、合理添加辅料 。
研究表面 , 葡萄酒发酵时间越久,产生的甲醇量就越大,而采用天然酵母发酵一般要一个月,而添加活性干酵母只要10天,这么明显的时间差距带来的甲醇含量差距是很大的;
再加上葡萄酒中存在的氧化剂,对甲醇的产生作用很大 。所以建议你自酿葡萄酒 , 要添加果胶酶、活性干酵母(购买)、抗氧化剂 。
扩展资料:
一、酿造过程中的甲醇的产生:
白酒的质量受原料、辅料、微生物种类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原辅料的不同,生产出酒的质量也不同,用玉米、高粱为原料酿制的白酒,甲醇含量低,含量小于0.04%,而以薯类原料生产的白酒,甲醇的含量就高,粗放的操作中可达0.2% 。 
白酒在酿造过程中,由于原料的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因此 , 也可以说,甲醇是在发酵过程中从原料内释放出来的 。 
二、预防甲醇的产生:
1、掌握正确的酿酒方法
很多喜欢葡萄酒的朋友甚至很多专门酿制葡萄酒的酒庄对酿酒方法与技术的掌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酿制普通级别的葡萄酒没有必要像酿制拉菲葡萄酒那样严格 。
而事实上葡萄酒是一种非常容易变质的食品饮料,要想在不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情况下酿制出合格的葡萄酒是非常困难的 。
不但要掌握正确的酿酒方法,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精益求精 。酿酒是一个技术活,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不要指望2~3个酿酒季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熟练的酿酒师 。
2、使用专用的酿酒容器
酿制葡萄酒一定要使用专用的酿酒容器 。因为任何一种酿酒技术都是在指定的酿酒容器或设备上制定出来的,没有一个酿酒师可以用普通的坛坛罐罐就能酿制出合格的葡萄酒 。
要酿制葡萄酒,在酿酒容器及设备方面的投入是必须的 。而且从你使用的酿酒容器或酿酒设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酿酒技术,从而判断出你能酿制什么档次的葡萄酒 。
参考资料:
中新网家庭自酿葡萄酒注意事项
酿酒生产工艺过程应如何去除甲醇:
酿酒原料中含有的果胶质是甲醇生成的基础 , 它主要集中在原料的表皮,如含果胶多的水果、薯类的表皮、米麦的表面、谷糠麸皮的内表面等 。
因此 , 酿酒原料的选用极其重要 , 应选用含果胶质低和没有变质的原料 。在酿造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 , 就可以尽量去除甲醇 。
由此,要注意做到:凡含果胶质量高的原料、辅料,可采用通蒸汽闷料 , 以去除原料中的果胶质,一般将原料通蒸汽30分钟左右,便可去除甲醇 。
发酵时要减少黑曲霉菌用量 , 最好不用黑曲霉作糖化剂,因生产原料发酵时所采用的霉菌与甲醇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
常用的糖化力较强的黑曲霉菌会增加白酒中甲醇的含量 。白霉、黄霉菌含果胶酶少,用它们作糖化剂,酿出来的白酒中的甲醇量明显降低 。
选择设备较好的蒸馏塔,可在乙醇蒸馏塔后另设一个甲醇蒸馏塔 。初蒸出来的“头酒”甲醇含量偏高,应作为工业酒精之用 。
生产工艺过程应减低蒸煮压力,采用缓慢蒸酒,增加排气量的方法 。实验表明,将原料预先浸泡处理也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果胶质,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 , 提高白酒卫生质量 。
扩展资料
甲醇安全措施
甲醇健康危害
甲醇被大众所熟知,具有毒性 。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 , 若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饮用后,会产生甲醇中毒 。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 。
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
在甲醇生产工厂,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甲醇的浓度限制为PC-stel=50mg/m3,PC-TWA=25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工厂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 , 允许含量小于200mg/L的甲醇 。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 , 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 。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 。
失明的原因: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而产生永久性损害 。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 , 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 
毒性:属低毒毒性 。
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2776mg/kg,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5~10ml,潜伏期8~36小时,致昏迷;人经口15ml,48小时内产生视网膜炎 , 失明;人经口30~100ml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mg/m3,12小时/天,3个月,在8~10周内可见到气管、支气管粘膜损害,大脑皮质细胞营养障碍等 。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啤酒酵母菌12pph 。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 。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浓度(TDL0):7500mg/kg(孕7~19天),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20000ppm(7小时 , 孕1~22天),引起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
接触限制
甲醇对人体有低毒,因为甲醇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 。
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 。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 。失明是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 , 导致肾衰竭 。最严重者是死亡 。
然而,仍然有不少不法商人不顾生命安全 , 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并出售 。但是,正品酒中也有极微量的甲醇,是宿醉的原因之一 。
甲醇中毒可以用乙醇解毒 。因为甲醇在肝脏中被酒精脱氢酶氧化成甲醛,然后形成甲酸 。乙醇可以和甲醇竞争醇脱氢酶,而使人体有时间排除甲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醇


分析如下:
1、通风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通风 。
2、植物吸收法 。植物有极强的吸收甲醛的能力 , 如仙人掌、吊兰、芦苇、常春藤、铁树、菊花等 。。一般来说 , 大叶面和香草类的植物吸收甲醛的效果较好,如吊兰、虎尾兰等 。
3、民间流传土方法 。把茶叶渣、柚子皮、洋葱片、菠萝块等放在刚装修完的房间内或者用白醋熏蒸整个房间 。
4、活性炭吸附法 。固体活性炭具有孔隙多的特点,对甲醛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作用 , 活性炭的颗粒越小吸附效果越好 。
扩展资料
1、浸泡 。将高粱送进泡水池, 加水浸泡24小时
2、蒸煮 。浸泡后之高粱, 用锅炉蒸煮, 俗称「蒸高粱饭」, 简称「蒸饭」
3、冷却 。高粱饭蒸煮完毕, 用输送带送入冷饭机, 输送途中加进谷壳,使高粱饭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却 。
4、拌曲 。将冷却后之搀有谷壳的高梁饭, 送进拌曲机, 加入颗粒状曲粉,用拌曲机使高粱饭与曲粉均匀混合后, 倒入发酵池 。
5、发酵 。发酵10天后, 蒸馏得酒
6、蒸馏(第一道酒) 。将发酵完成之高粱饭, 用人工倒入蒸馏锅, 蒸馏所得谓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较具高粱味, 必须调兑以改善口感风味 。
7、再拌曲p再发酵 。第一道酒蒸馏后之高粱渣滓, 出锅再加谷壳冷却,再加入曲粉均匀拌和, 送进发酵池, 进行再发酵12天 。
8、再蒸馏(第二道酒),较无高粱杂味, 较香p较醇p较顺口,蒸馏过程中, 酒液流出, 最先馏出之酒精浓度在80%以上, 谓之「酒头」, 慢慢下降, 酒精浓度在20%~40%为「酒尾」. 酒液以酒精浓度高低分开收集p储存,浓度60~70% 作为大曲酒, 50~60%间为高粱酒 。
9、调兑与灌装 。为使酒质均匀一致, 迎合消费者口味, 必须进行调兑, 又称勾兑,将不同酒精浓度, 分次蒸馏, 以及年份, 作不同比例之「勾兑」,求其色p香p味上的均衡. 然后进行灌装于玻璃瓶或磁瓶.灌装前需于地窖存放若干时日(通常6个月以上),使新酒辛辣味经过老熟(熟成),去除糟味,改善口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酿酒
如果酒已经酿成,想要去除其中甲醇,则将酒加热到65-70摄氏度,持续5分钟就可以了 。甲醇沸点64.7,乙醇沸点78.4,不过在加热过程中乙醇也会有些许蒸发减少 , 就是说酒的度数也会稍微减小 。
如果想酿成的酒更好,想要去除甲醇需要注意几点:
1、选材:所谓粮为酒之肉,民间制酒设备简陋,只能从选材下手,选材也是最重要的 。甲醇就来源于材料中的果胶质 , 果胶质一般存在于水果、薯类、米麦、谷糠等材料的表皮 。尽量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
2、如果才无法避免的还是选到果胶质高的材料,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 将果所选材料进行预处理即可 。预处理方式:将材料通过蒸汽“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去除材料中大部分的甲醇,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闷料” 。
3、糖化剂的选择:甲醇的产生有时候恰好就是因为糖化剂选择不当,有的糖化剂与甲醇的产生脱不了干系,比如黑曲霉菌 。应该选择那些含果胶酶较少的菌种,以减少甲醇的产生量,例如黄曲霉菌 。
4、预先浸泡、缓慢蒸馏:有实验表明 , 原料预先浸泡处理也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果胶质,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 , 提高白酒卫生质量 。以及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缓慢蒸酒,增加排气量) 。
5、缓慢蒸酒、多去酒头:投入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将温度控制住甲醇沸点(64.7)之上,乙醇沸点(78.4)以下可使甲醇蒸出 。另外在蒸酒时采用缓慢蒸酒、多去酒头的方式或设置甲醇分馏塔,可以有效减少甲醇含量 。
扩展资料:
白酒酿造方法
原料多为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淀粉高含量材料 。
酿酒一般分为两步:1、是用米曲霉等糖化剂将淀粉分解成糖类,这个过程称为糖化过程 。2、糖化之后再由发酵菌将糖分转化为酒精(乙醇) 。白酒在酿造过程以及放置过程中会生成一些酯类,所以闻起来很香 。白酒一般指的是酒精度60度及以上的酒 。
参考资料:酿酒――百度百科

怎样去除米酒里的甲醇,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

文章插图
2、怎样去除酿酒产生的甲醇?甲醇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危害很大 。如果酒中甲醇含量过高,其危险性可见一斑 。但酿酒都免不了产生甲醇,只是有经验的老酒师都会通过各种方法减少甲醇含量 。有哪些减轻甲醇的方法呢?选材料时:要注意选择质量高的原辅料,避免使用腐败变质的原辅料 。减少选用果胶含量高的材料 , 因为果胶是产生甲醇的物质基?。徽糁蟮氖焙颍嚎刂普糁笱沽Σ灰?。如果采取间歇蒸煮,可以考虑放阀汽‍的操作方式,以排出醪液中的甲醇 。固态法以薯干为原料时,同样也可以采用在蒸粮时敞盖排汽的方法降低甲醇含量 。蒸馏的时候:在酒精与水溶液中,甲醇的精馏系数随酒精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所以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有易于分离的特点 , 可以通过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 , 把甲醇从酒精中分离出来 。取酒的时候:在固态法酿酒蒸馏过程中,甲醇既可以是头级杂质,也可以是尾级杂质,所以严格采取掐头去尾的方法,可以略为降低其含量 。其他方法:当成品酒中甲醇含量超标时,可选用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人造分子筛进行处理,甲醇的排除率可达35.7%%―81.6%% 。‍实验表明,将原料预先浸泡处理也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果胶质,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提高白酒卫生质量 。酿出的新酒一般先存放一段时间,放在透气不透水的陶坛之中进行陈化,甲醇等比较活跃的有害物质会自己挥发 。
1、首先甲醇的是由酿酒原料中果胶质为产生基础的,一些果胶含量多的原料像一些水果、米麦以及薯类食物的表皮另外还有谷糠,它们含有的果胶质都是比较多的 。所以可以通过选择酿酒材料才降低甲醇含量 。
2、在酿酒的过程中,像一些果胶含量较多的原料都需要用蒸汽来闷料,因为这样能很好地减少或者除去材质中的果胶,这样一来的话,甲醇也能很好地降低或去除含量 。
3、 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 。
黑曲霉菌是一种糖化能力很强的细菌,如果过多的使用这种菌这无异于在酒中添加甲醇的量 。黑曲霉菌的量会大大增加甲醇的含量,所以说黑曲霉菌用量越少越好 。但是霉菌又是酿酒必须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用白霉菌或者黄霉菌来代替它 。
【怎样去除米酒里的甲醇,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4、对于已经生成的甲醇,还可采用加热65摄氏度方式蒸发掉(甲醇的沸点是64.5度) 。
怎样去除米酒里的甲醇,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

文章插图
3、自酿白酒怎么去甲醇?1、果胶是酿酒过程中形成甲醇的物质,因此,要从原料中减少果胶,应该选择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
2、选用果胶酶少的酵母菌株作为糖化剂 。
3、对含有较多果胶质的原辅料进行预处理 , 可采用蒸汽闷料,这样可以去除谷壳中的甲醇 。
4、焖蒸过程中增加排气量,并将原料进行浸泡,这样可以去除一部分可溶性果胶 。
5、甲醇沸点为64.7度,而乙醇沸点为78.3度,在蒸馏酒时采用缓慢蒸酒、多去酒头的工艺或设置甲醇分馏塔,这样可以减少成品酒中甲醇的含量 。
怎样去除米酒里的甲醇,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

文章插图
4、自酿酒如何去甲醇?不能完全去除,只能用一些方法减少甲醇,例如:
一是挑选无破损无霉变的新鲜葡萄 , 装入消毒后的密闭容器中,浸泡在水里控制发酵温度;
二是按照100毫克每升葡萄汁的比例添加亚硫酸,既抑制杂菌也减少甲醇;
三是添加1%~10%的酿酒酵母 。
酿酒是一个复杂的发酵过程,耗时长,从数周到数月 。在此期间,存在很多隐患,比如甲醇超标 。葡萄果实细胞壁上含有大量果胶 , 果胶酯化后会产生甲醇 。工业化生产葡萄酒时 , 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添加外源果胶酶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 。
而家庭自酿葡萄酒,由于受技术条件、知识水平的影响,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 。甲醇在人体内累积,可能导致失明 。有研究对6种家庭自酿葡萄酒进行测定发现 , 甲醇含量为430~640毫克/升,而国家限定标准要求不超过400 毫克/升 。
此外,家庭自酿葡萄酒较难有效预防杂菌污染,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除此之外,自酿杨梅酒、蓝莓酒等其他果酒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
甲醇升高的原因
葡萄酒的甲醇主要来源于原料 , 原料中果胶物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和发酵原料的霉变均会大量产生甲醇;其次,葡萄的干制程度对酒的发酵影响较大,发酵彻底,酒度比较高,甲醇含量也较高;最后,陈酿时间不充分和没有用橡木桶陈酿,都会导致甲醇升高 。
营养专家龚莉子说,因为葡萄酒是自然发酵,只要是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都有可能产生比较高量的杂醇油,包括甲醇等 。这些杂醇油含量过高的话 , 就会对人体有害 。在自酿葡萄酒的时候加入一些酵母 , 可以防止腐败菌的繁殖,也会降低甲醇含量 , 相对健康一些 。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自酿葡萄酒加酵母 可降低甲醇含量防中毒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自酿果酒,当心甲醇超标
怎样去除米酒里的甲醇,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

文章插图
5、人工酿酒甲醇怎么去除1、选择质量高的原辅料,避免使用腐败变质的原辅料,果胶含量高,而果胶是产生甲醇的物质基?。豢刂普糁笱沽Σ灰?nbsp;, 如果采取间歇蒸煮,则可以考虑放乏汽‍的操作方式 , 以排出醪液中的甲醇 。
2、固态法以薯干为原料时 , 同样也可以采用在蒸粮时敞盖排汽的方法降低甲醇含量 。
3、在酒精与水溶液中,甲醇的精馏系数随酒精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所以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 , 有易于分离的特点,可以通过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 , 把甲醇从酒精中分离出来 。
4、 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 。
5、 对含有较多果胶质的原辅料进行预处理时,可采用蒸汽闷料,如谷壳汽蒸30分钟,可去掉谷壳中的甲醇;四是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及原料经浸泡处理,可除去一部分可溶性果胶;五是采用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分子筛处理,可减少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 。因为甲醇沸点为64.7度,低于酒精沸点78.3度,所以酒头中的甲醇含量较高,在蒸酒时采用缓慢蒸酒、多去酒头的工艺或设置甲醇分馏塔 , 可减少成品酒中甲醇的含量 。
6、在固态法酿酒蒸馏过程中,甲醇既可以是头级杂质,也可以是尾级杂质,所以严格采取截头去尾的方法,可以略为降低其含量,当成品酒中甲醇含量超标时,可选用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人造分子筛进行处理 , 甲醇的排除率可达35.7%%―81.6%% 。
拓展资料:
甲醇的危害 。
1、导致失明
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计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的细胞,导致视神经萎缩,最初引起患者视线模糊,最终导致患者失明 。
2、导致肾衰竭
甲醇经过人体代谢时与脱氢酶发生反应,产生甲酸,而甲酸的产生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 从而严重损伤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 使患者出现肾衰竭的症状 。3、引起脑水肿
甲醇的代谢产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导致脑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脑水肿的发生 。
4、导致呼吸衰竭
甲醇的蒸汽对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误吸入甲醇蒸汽,会使二氧化碳的结合力下降,使患者呼吸速度加快 , 甚至引起呼吸衰竭
5、导致消化道异常
甲醇摄入过多还会引起消化道反应,使胃部发生痉挛和收缩,使患者休闲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的现象 。
人工酿酒去除甲醇的方法有:
1、首先甲醇的是由酿酒原料中果胶质为产生基础的,一些果胶含量多的原料像一些水果、米麦以及薯类食物的表皮另外还有谷糠,它们含有的果胶质都是比较多的 。所以可以通过选择酿酒材料才降低甲醇含量 。
2、在酿酒的过程中,像一些果胶含量较多的原料都需要用蒸汽来闷料 , 因为这样能很好地减少或者除去材质中的果胶,这样一来的话,甲醇也能很好地降低或去除含量 。
3、 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 。
黑曲霉菌是一种糖化能力很强的细菌,如果过多的使用这种菌这无异于在酒中添加甲醇的量 。黑曲霉菌的量会大大增加甲醇的含量 , 所以说黑曲霉菌用量越少越好 。但是霉菌又是酿酒必须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用白霉菌或者黄霉菌来代替它 。
4、对于已经生成的甲醇,还可采用加热65摄氏度方式蒸发掉(甲醇的沸点是64.5度) 。
扩展资料:
1、甲醇 , CH3OH,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 , 分子量为32.04 , 沸点为64.7℃ 。因在干馏木材中首次发现,故又称“木醇”或“木精” 。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 。成品通常由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得 。
2、甲醇对人体有低毒,因为甲醇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 。
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 。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 。失明是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 , 导致肾衰竭 。最严重者是死亡 。
3、正品酒中也有极微量的甲醇,是宿醉的原因之一 。甲醇中毒可以用乙醇解毒 。因为甲醇在肝脏中被酒精脱氢酶氧化成甲醛 , 然后形成甲酸 。乙醇可以和甲醇竞争醇脱氢酶,而使人体有时间排除甲醇 。
参考资料:甲醇_百度百科
如果酒已经酿成,想要去除其中甲醇,则将酒加热到65-70摄氏度,持续5分钟就可以了 。甲醇沸点64.7,乙醇沸点78.4,不过在加热过程中乙醇也会有些许蒸发减少 , 就是说酒的度数也会稍微减小 。
如果想酿成的酒更好,想要去除甲醇需要注意几点:
1、选材:所谓粮为酒之肉,民间制酒设备简陋,只能从选材下手,选材也是最重要的 。甲醇就来源于材料中的果胶质,果胶质一般存在于水果、薯类、米麦、谷糠等材料的表皮 。尽量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
2、如果才无法避免的还是选到果胶质高的材料,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果所选材料进行预处理即可 。预处理方式:将材料通过蒸汽“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去除材料中大部分的甲醇 , 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闷料” 。
3、糖化剂的选择:甲醇的产生有时候恰好就是因为糖化剂选择不当,有的糖化剂与甲醇的产生脱不了干系 , 比如黑曲霉菌 。应该选择那些含果胶酶较少的菌种 , 以减少甲醇的产生量 , 例如黄曲霉菌 。
4、预先浸泡、缓慢蒸馏:有实验表明 , 原料预先浸泡处理也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果胶质,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提高白酒卫生质量 。以及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缓慢蒸酒,增加排气量) 。
5、缓慢蒸酒、多去酒头:投入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将温度控制住甲醇沸点(64.7)之上,乙醇沸点(78.4)以下可使甲醇蒸出 。另外在蒸酒时采用缓慢蒸酒、多去酒头的方式或设置甲醇分馏塔,可以有效减少甲醇含量 。
扩展资料:
白酒酿造方法
原料多为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淀粉高含量材料 。
酿酒一般分为两步:1、是用米曲霉等糖化剂将淀粉分解成糖类,这个过程称为糖化过程 。2、糖化之后再由发酵菌将糖分转化为酒精(乙醇) 。白酒在酿造过程以及放置过程中会生成一些酯类,所以闻起来很香 。白酒一般指的是酒精度60度及以上的酒 。
参考资料:酿酒――百度百科
粮食酒产生的甲醇是微量的 , 可以忽略不计 。酒中的甲醇一般来自果胶,如地瓜皮,土豆皮,果皮 , 果核等组织中,用这些原料原酿酒时,第一,添加适量的果胶酶 。天然的果胶质在原果胶酶作用下,转化成水可溶性的果胶;果胶被果胶甲酯水解酶催化去掉甲酯基团,生成果胶酸;果胶酸经果胶酸水解酶类和果胶酸裂合酶类降解生成半乳糖醛酸 。从而防止果胶生成甲醇 。第二,对于已经生成的甲醇,可采用加热65摄氏度方式蒸发掉(甲醇的沸点是64.5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