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简单,幸福就是拥有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在为找寻幸福而努力和忙碌 。然而,到底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
在一个物质丰裕、精神困惑的时代,关于幸福的界定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 。幸福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简单的触手可得,平凡的招之即来,然而,问问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人会承认自己已经领悟了幸福的真谛,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幸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觉 。能得到幸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往往幸福就在身边,可是有人就是始终抓不住 。短短人生,如何创造幸福、得到幸福和享受幸福?
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一、幸福的“幸”字:土,代表房子,代表钱;幸福的“福”字:一家人,要有吃的(田),有衣服穿 。幸福:就是一家人吃穿不愁,有房子住,有钱花 。一家人在一起,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
幸福就是简单,幸福就是拥有
文章图片

二、中国幸福学认为,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由此我们就推导出幸福的六个定律 。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一,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二,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
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
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幸福的直接来源是渴求,因为金钱并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所以幸福与金钱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推论二,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随着人们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们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也更易被满足 。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 。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 。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 。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 。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