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读后感大全( 三 )


2. 奇迹/神秘/权威 VS信仰不可考验,一旦一个人要去考验自己的信仰,就已经毫无信仰可言,但人又偏偏想从奇迹、神秘、权威之类的事情来验证信仰
3. 魔鬼第三个考验,以权利/财富诱惑耶稣,耶稣拒绝,世人却多半接受 。
这篇宗教大法官基本就是伊万对人性的看法,非常精准,是阿廖沙听完也无法不认同的程度,但阿廖沙相信上帝,他只是不喜欢上帝的这个世界,是阿格鲁申卡那一个葱头的故事又救了他一把 。阿廖沙最后会如何,我真的还蛮好奇的,无奈作者意外去世,这部小说永远缺了后半部 。不过我感觉不可能是第二个《白痴》(在宗教上完成了一次失败的探索),也不会是第二个《群魔》(对虚无主义精准批判),作为他思想最成熟的阶段,我希望阿廖沙可以有不一样的命运 。
再说回来这次我比较惊讶的部分,是在女性角色上,奇怪的是我第一次看对女性角色最深刻的是在lisa,现在看被卡佳和格鲁申卡惊艳到了,卡佳这个“心理阴暗和敢怒敢干的女人”还有格鲁申卡那种性情的人物,看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想到《末路狂花》,还蛮有性格的女性,就格鲁申卡来说,比起《罪与罚》中圣母般的索尼娅,她要有血有肉有性格得多 。反正女性人物我也非常喜欢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四):播下一粒麦子
播下一粒麦子
“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那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这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献词 。也是佐西马长老死之前对阿廖沙,对每个修士所说的话 。这粒麦子,在原文里意味着信仰上帝、无私的爱、宽恕、善良等《圣经》里人世间包含的一切美德 。把这粒麦子播种到人们的心田,这粒种子就不会死,就能够在罪孽中引导和救赎他们 。
在我看来,本书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播种,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播种,修士是满怀深情而又平易近人的播种,陀就是用慷慨激昂万箭穿心几近发狂的文字和情感来向你的心灵播种 。修士用《圣经》播种,陀用卡拉马佐夫兄弟来播种 。
米佳播下的种子,是陀为每一个普通人忏悔、祝福、祈祷的种子 。米佳应该是陀着墨最多的人,卡拉马佐夫三兄弟中最能体现人性纠结的人,也最像普通人的人 。他爱美和崇高,他爱高尚,他重感情,他面对高尚的情感会五体投地,会羞愧难当,懂得分辨是非,他打心底里心里是个好人,但是他的行为却不得不像一个撒旦的仆人,粗鲁纵情声色,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欲望过于强烈,表达情感的方式过于激烈 。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之心,饮酒作乐,豪饮无度,以致酒后伤人,造成了上尉一家的悲剧 。他又想通过苦役、通过身体上的苦难来转移精神的痛苦 。陀描写他嫉妒老卡拉马佐夫时暴怒疯癫的样子,饮酒作乐、风流无度、欺骗感情的样子,描写他面对卡佳羞愧难当,痛苦忏悔被良心折磨的样子,还有面对自己的挚爱深情脉脉,死心塌地的样子 。在最后的审判时,米佳由于自己的性格和冲动行为,被认为是信口雌黄、不知廉耻的人,但陀又渴望原谅他,因为他的心是纯洁的、真诚的、他应该得到爱、温柔、美和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