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最好的生活状态,释然,淡然,坦然

2003年,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写下了回忆录《我们仨》,记述了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之间的点点滴滴 。
前半生,他们一家三口在动荡的岁月中颠沛流离 。
行至暮年,终于苦尽甘来,却在命运捉弄下历经生离死别 。
可不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伤,他们始终把日子过得熠熠生辉 。
走进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便会明白:活着,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修行 。
我们无法掌控命运,只能管好自己的心 。
以平常心待无常事,才能活出最好的状态 。
杨绛《我们仨》:最好的生活状态,释然,淡然,坦然
文章图片

杨绛《我们仨》:最好的生活状态,释然,淡然,坦然
文章图片

失意时释然
杨绛在书中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患 。”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新婚不久,便一同前往英国留学 。
钱钟书以公费生的身份入学牛津,杨绛却要自付费用 。
她本想就读牛津大学文学院,但学费、导师费太过昂贵,只好选择当旁听生 。
每每看到其他同学穿着统一的黑布背心学生装,坐在旁听席上的她,有些许自卑失落 。
她常常宽慰自己,比起按照课程要求读不感兴趣的书,不如从容自在地多读好书 。
她给自己定下课程表,每天按时到图书馆读书,毕业时竟比钱钟书的收获还要多 。
女儿钱瑗出生后,因国内外战事紧张,他们提前回了国 。
历史的剧变,社会的动荡,让他们长期居无定所、四处奔波 。
为了维持生计,杨绛当过家庭教师、小学代课老师,写过剧本,钱钟书也收过拜门的学生 。
他们一家三口借住过亲戚家,挤过破旧狭小的办公室,还曾在钱瑗孤寒阴冷的学校宿舍里过冬 。
然而,不管处境多么落魄,他们的生活充斥着欢声笑语 。
一有时间,一家人去逛公园、动物园,讨论动物的习性 。
偶尔外出下馆子,也会在等待上菜时观察其他桌上的食客 。
钱钟书和钱瑗还饶有兴趣地从食客们的对话中,想象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边吃饭边“看戏” 。
三人因下乡、出差、出国访问而分开时,也会各自记下所见所闻,并称之为“石子” 。
聚在一起时,他们就拿出大把“石子”欣赏把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
即使一次又一次陷入低谷,他们也不抱怨,不气馁,活得乐观又从容 。
正如丰子恺写下的一段话: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
人活一辈子,难免会遇到沟沟壑壑 。
但决定生活状态好坏的,不是所处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境 。
经得起波折,熬得过困境,笑对眼前山重水复,终会遇见柳暗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