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 的诗词 吃货古诗词

吃货 的诗词 吃货古诗词

有哪些描写食物的古诗词文?古代又有哪些著名吃货“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 。
”诗句出处:《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
风波千里别,书信二年稀 。
乍见悲兼喜,犹惊是与非 。
身名判作梦,杯盏莫相违 。
草馆同床宿,沙头待月归 。
春深乡路远,老去宦情微 。
魏阙何由到,荆州且共依 。
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 。
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
开张图卷轴,颠倒醉衫衣 。
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 。
怜君诗似涌,赠我笔如飞 。
会遣诸伶唱,篇篇入禁 。
纤指破新橙 出自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诗人的话,苏东坡很有名啊,东坡肉什么的,袁枚也算吧,他自己写了本书叫随园食谱...
如何优雅地用诗词表扬自己是个吃货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
”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
”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 。
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 。
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
”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
”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 。
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
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 。
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 。
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 。
《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
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
”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
...
历代美食诗词苏东坡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
河豚也是苏东坡常吃常新的美味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
”在苏东坡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