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美好的古诗词 祝福美好前程的古诗词( 四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子夜吴歌》 (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玉阶怨》 (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欲不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
《怨情》 (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闺情》 (唐)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
《江南行》 (唐)张潮;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
《江南曲》 (唐)于鹄;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春思》赏析: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 。
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 。
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 。
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 。
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 。
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 。
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 。
《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 。
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 。
"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 。
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
《闺情》译文: 月亮落下,星星也逐渐稀少,天快亮了,可我点着蜡烛一直没有入睡 。
拂晓时披着衣服到门前远眺,并不恼恨那时时传来的鸟雀叫声 。
作者: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己 。
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 。
大历中进士 。
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杭州司马 。
李端才思敏捷,工于诗作,又长于奕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辞官归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作品多应酬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有所反映,喜作律体,亦擅长七言诗行,于大历才子中罕见 。
有《李端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 。
参考资料 360doc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
赞美女子美好的古诗词有哪些?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 首先是出处:曹植《洛神赋》中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描绘洛神美态 。
后来人们就用“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 。
“惊鸿”并非受惊之鸿,而是指姿态轻盈飘逸,样貌佳美的女子了,“惊鸿一瞥”则是姿态绝佳美女的一望了 。
“惊鸿”一词出自曹植赋的“翩若惊鸿”句 。
“翩”字是说鸟儿轻盈疾飞的样子,在塘畔河边捕虫捉鱼之鸿,用翅膀奋力拍打,以防自身掉落水中 。
嬉水疾飞即称“翩翩” 。
将美女轻盈体态喻作翩翩疾飞的嬉水之鸿,使人顿觉新鲜惬意,美不胜收,于是出现“惊鸿”一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