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词赏析 中国诗词虞美人赏析

中华古诗词赏析 中国诗词虞美人赏析

中国古诗词鉴赏50字左右!范仲庵 (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进士出身 。
累官至参知政事(副相) 。
是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
有《范文正公诗余》 。
渔家傲①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 。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 。
羌管悠悠霜满地⑤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
②衡阳雁去:相传大雁飞至衡阳不再南去,城南有回雁峰 。
③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
④燕然未勒:无破敌之功 。
勒:刻 。
⑤羌管:笛也,因出自羌中,得名 。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词 。
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
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
上阕写景 。
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已自夺人 。
千峰连亘如屏障,一座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 。
也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 。
下阕抒情 。
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 。
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 。
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
...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
中国诗词名篇赏析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可谓匠心独具 。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