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送别李叔同注释 李叔同 送别

诗词送别李叔同注释 李叔同 送别

李叔同送别诗词鉴赏李叔同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 。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
《送别》-背后故事李叔同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 。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
”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 。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 。
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 。
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 。
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 。
“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
弘一法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 。
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
...
李叔同..送别解释..急急李叔同与《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 李叔同《送别》 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 。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 。
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 。
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 。
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