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基惨案诗词 沙基惨案

沙基惨案诗词 沙基惨案

沙基惨案纪念碑怎么样 求学经历蒋中正于1887年10月31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大清浙江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4] 。
父亲为蒋肇聪,母亲王采玉 。
蒋家自蒋中正祖父蒋斯千开始经营盐业,家境可谓富裕 。
蒋赴日本前,于五岁时先在家延师启蒙,六岁起入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九岁时父亲辞世;1902年到奉化县城(今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应童子试,未考取 。
[5]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学习英文、算术等西学,惟传统经史仍占很大比重,引起学生不满,蒋被推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于“情态激烈”,几乎被开除学籍 。
翌年转学至县城的龙津学堂 。
过了一年,再转学到宁波箭金学堂,不到一年复返龙津学堂 。
1906年4月,蒋首次东渡日本试图学习军事,因为日清协议,他不是清政府官方保送,所以不能习军事 。
他虽未能入学,但结识了陈其美;[6]同年冬天返国 。
翌年夏天,蒋入位于河北的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因不守校规被开除[7] 。
后被选取官费留日陆军学生 。
蒋随即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东京振武学校就读,但蒋并未从士官学校毕业 。
不过蒋对外仍然自称学历为士官学校 。
[8]参与革命1908年蒋中正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备班东京振武学校期间,接触到了旨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革命思潮,经陈其美介绍加入由孙中山于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开始进入革命运动 。
1909年至1911年,蒋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 。
同年10月,武昌起义,蒋潜回大清国上海参加辛亥革命,与陈其美于江浙起义,并以先锋指挥官职位率百余人进入浙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 。
时清兵多为革命党支持者,遂不攻而下,10月5日即控制市区,六日抵抗结束,俘虏巡抚增韫 。
后陈其美在上海获举为沪军都督,任命蒋为沪军第五团团长,隶属黄郛的第二师 。
陈、黄、蒋三人遂换帖拜把,结为兄弟 。
1912年(民国元年)新历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1月,蒋在陈其美命令下,刺杀了孙文的异己——曾为光复会领导人的陶成章 。
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
[9]刺杀陶成章之后,蒋打算出国暂避风头,遂辞去沪军第五团团长,3月赴日本学习德文,并创刊《军声》杂志,在该杂志著有多篇文章 。
[10]蒋在日本不到一年就回国,遂归奉化溪口老家,暂时闲居 。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依《临时约法》继任总统,并控制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
1913年,因国民党于国会议员选举大胜,而将领导国会修订《临时约法》、出任阁揆并依法组阁的国民党要员宋教仁遇刺身亡 。
由此孙中山见革命以文治不成,决意改以武力致之,遂号召各地护法讨伐袁世凯,其中以陈其美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蒋遂参与“二次革命”,于7月在上海攻江南制造局,作战不利,败退闸北,为英军缴械,于8月13日彻底失败 。
9月,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二次革命”失败 。
后孙中山东渡日本,陈其美与蒋则躲入租界,因袁政府追捕甚急,亦相继逃往日本 。
蒋于9月1日抵长崎 。
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东渡党员重组中华革命党,1913年10月29日,由张静江做监誓人,蒋加入中华革命党 。
蒋于此第一次单独与孙中山见了面,期间令蒋主持沪宁讨袁军事兼任第一路司令,主攻沪西 。
1914年,蒋奉命赴哈尔滨考察东三省,并书告孙中山,述说欧战趋势及倒袁计划 。
夏天,蒋抵沪从事进攻上海,但事机不密,遭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侦破,并遭追缉 。
此军事行动失败后,蒋又奉陈其美之召再往日本,时风闻东北军倾向革命,遂派蒋由日本赴东三省 。
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推翻共和,于燕京称帝,年号洪宪,各地爆发反袁运动,陈其美回任淞沪司令长官,召蒋回国襄助 。
蒋协助杨虎攻击“肇和舰”及袭取“应瑞舰”,且参与攻击上海各官署,但均告失败,是为肇和舰起义 。
蒋亦于1916年初参与江阴战斗攻取江阴要塞,占领五日后退出 。
5月,陈其美遭袁世凯遣人刺杀身亡,蒋于险地为之发丧 。
根据李宗仁回忆录记载,蒋在上海期间加入了青帮 。
1912年的蒋中正崛起政坛1917年,张勋复辟,北洋军阀不承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州,筹组军政府,并就任海陆军大元帅,主持“护法”及“北伐”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