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桂 诗词 四季桂

四季桂 诗词 四季桂

桂树和四季桂的区别?桂花系木本植物,花香馥郁,于少花的秋季盛开,为金秋十月增添异彩 。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意义,且花、果、根、茎、叶以及木材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价值 。
自古以来,即是我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绿化树种之— 。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桂花由我国广州传到英国,之后欧洲一些花园和公园很快进行了引种 。
不过露地栽培成功的,首先为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 。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桂花在世界各地已成为重要的观赏植物 。
桂花的花含有三十烷、羟苯乙酸、桂花精油、守酮等成分 。
通常作为食品香料,供制作糕点、蜜饯及其它各种甜食,或用以制桂花香茶,或提取精油 。
此外还有健胃、矫味、矫臭的作用 。
桂树的果实入药有化痰、生律、暖胃、平肝的功效 。
枝叶及根煎汁敷患处,可活筋骨止疼痛,治风湿麻木等症 。
桂树的木材材质致密,纹理美观,不易炸裂,刨面光洁,是良好的雕刻用材 。
桂花在我国栽培已有二干多年的历史 。
有关桂花的文字记述最早见于屈原《楚辞·九歌》“接北斗今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奠桂酒今椒浆”等词句 。
尔后东汉班固在《汉书礼乐志》有“尊桂酒,宾八乡”的记载 。
晋葛洪《西京杂记》记有“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掏桂十株” 。
目前,陕西南郑圣水寺尚存汉桂一株,相传为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的臣下萧何手植 。
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 。
贵州锦屏还有更大的一株,胸径达247厘米,至今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十分壮观,开花季节香飘数里,岁有华实,至今不衰 。
这都是我国早期栽培桂花的活的见证 。
至于庭园中栽植桂树,在唐代一些诗词中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唐元宗“小山秋桂馥”,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秋月晚生丹桂实”,李商隐“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宋之向“桂子日中落,天香云外飘”等 。
由此可见,唐宋以来桂花已进入私人园林 。
明《客座新闻》记载“衡神寺,其径绵亘四十余里,夹道皆合抱松桂相间,计其数云一万七千株 。
连云蔽日,人行空翠中,秋来香闻十里,真神幻佳境” 。
可见这时桂花已作行道树种植了 。
桂花作为经济植物栽培比较集中的产区,有江苏苏州的光福,植桂始于唐,明代开始大面积栽培,1982年有桂花1634亩,8万余株,产鲜花300吨 。
湖北咸宁的柏圩栽培桂花始于明代,至今也有500余年的历史,1983年产鲜花92.5吨 。
此外如杭州、武汉、长沙、桂林、成都、南京等地,都有相当数量的栽培,成为这些城市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 。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带 。
因久经人工栽培,分布极为广泛 。
作为园林绿化树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城乡各地普通种植,近年黄河中下游以南各城镇亦大量引种,并且获得初步成功,北方多行盆栽 。
除我国外,日本、南亚以及东南亚一带也有相当数量的栽培 。
桂花久经人工栽培,在长期自然杂交、人工选择以及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栽培品种 。
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 。
习惯上还是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述,谓“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 。
桂花可分为四个类群 。
即银桂类、金桂类、丹桂类和四季桂类 。
银桂类的花至黄白色或淡黄色,香味较谈,叶较小,呈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这一类群一般栽培较少; 金桂类的花多为各种不同程度的黄色,香味浓或极浓,开花习性不一,叶大小差异显著,呈披针形、卵形或倒卵形,此为最常见的一个类群,各地经济栽培及园林绿化采用的多属金桂类群; 丹桂类,花呈各种不同程度的橙红色,香味较浓或极浓,叶较小,呈披针形或椭圆形,由于花色艳丽,尤为人们所喜爱,但目前各地栽培较少; 四季桂类,花呈黄白色或淡黄色,一年之内花开数次,一般秋季一次开花繁密,其它各季开花少或极少,花香较淡,叶较小,生长势也较弱,因之植株较矮,常呈灌木状 。
桂花为常绿灌木、小乔木或乔木 。
叶革质,椭圆形、披针形、长条形、卵形或倒卵形;叶长7~13厘米,宽3~5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半部或全部具锯齿,叶缘有的平整,有的为波状;上表皮暗绿色、下表皮淡绿色;无毛;纲状脉;芽3~4个,叠生,每芽为一聚伞花序,有小花6~8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