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觅食的诗词 觅食的意思

关于觅食的诗词 觅食的意思

描写校园静谧凉爽的诗词李白《日出行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柳宗元《渔翁》 译文: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 。
清晨入古寺,日入而息 。
——先秦 。
——唐代:李郢《南池》 译文:太阳升起两竿高了,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译文: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佚名《击壤歌》 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唐代:李白《望木瓜山》 译文:王维《桃源行》 译文: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一家欢笑在南池,似从地底而来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译文: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
日出而作,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
——唐代,初日照高林,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 。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
——唐代: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 。
日出两竿鱼正食 。
——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 译文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
——唐代 ...
关于茶的古诗20首一 诗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以教吹去月轮旁 。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