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17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17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怎样答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绝句,而考查的内容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 。
它一般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
赏析诗歌语言古诗鉴赏的首要环节是赏析诗歌语言 。
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 。
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
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
赏析作品形象与表达技巧其次,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
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
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
诗中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
再则,要注重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衬托、对比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以及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以此来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
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 。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
在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
在赏析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同时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诵读,品味诗句,寻找到答题的最佳角度,推断出理想的答案 。
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可以从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分析写作(修辞)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
如鉴赏王维的《鹿柴》,我们可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摹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简洁地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幽静,分析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以声衬静,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再根据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来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
2011河北中考语文新增诗词鉴赏题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