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诗词书法图片大全 长征诗词书法欣赏

长征诗词书法图片大全 长征诗词书法欣赏

毛泽东的诗词,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城,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 。
1935年9月,红军北上甘南通渭时,毛泽东在红军副排长以上干部会上讲话,最后他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 。
”接着便朗诵了《七律·长征》这首诗 。
此诗最早发表于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1937年3月秘密出版的《外国采访人员西北印象记》,由青年学生王福时担任总编辑,是根据美国采访人员埃德加·斯诺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的有关报道翻译汇编的 。
斯诺为此书提供了32幅照片、10首红军歌曲和毛泽东的《长征》诗 。
后经作者亲自审定,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一月号 。
这首诗是毛泽东诗词中流传最早、影响最大,诗人最得意之作,也是广大读者最喜爱的作品 。
这首诗的手书现在所见有7件之多 。
1936年,斯诺访问延安时,毛泽东第一次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赠送给外国人,后来又曾书赠给王炳南的妻子、德国人王安娜,还赠给江西农垦文工团演员邢韵声以及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等 。
所有这些书作,最值得称道的是书赠给李银桥的一件手迹,书写于1964年4月20日,即李银桥即将离开毛泽东调往天津工作之时 。
后来,河北省委书记林铁曾借去看,1966年“文革”爆发,林铁被造反派抄家,原件再也找不到了 。
现在所见是当时林铁推荐发表在一张省报上的照片 。
“这件手书为竖写横幅,行草字体,取大草气势 。
有标点、作者署名、书写时间,形式比较完整 。
通篇加标点符号,与文字浑然一体,成为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
用笔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结字欹侧程度比从前减少,仍带有字体大小参差的风格 。
用笔圆润遒劲,稍带涩笔,气魄浩大,自然流美,是‘毛体’书风成熟后的杰出的代表作 。
”(季世昌、费枝美《书法家毛泽东》) 。
“你看这幅《长征》诗,信笔书来,大小由之,错错落落,字距既小,行距又密,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打成一片,但密中见疏,能留出不少‘活眼’似的空白,因此并不密得透不过气来,却给人们神完气足的感觉 。
作品用笔有方有圆,中锋又兼用侧锋,有时点画峻拔刚断,有时线条流畅俊逸 。
这些,都是心手交应的结果,所谓意兴所致,记录了他当时书写时的心态,也表现了他的书法艺术的造诣 。
就门道来说,这幅作品坚挺处似欧阳询而不生硬,豪迈处似张旭而不枯涩,开张处似怀素而不疲细,遒劲处似二王而不妩媚 。
这说明毛泽东的书法,既转益多师又不拘古法,继承中有所创新 。
”(沈鸿根《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
值得一提的,李银桥获得毛泽东赠送的这件手书后,回家发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中少写了一个“索”字,第二天又请毛泽东提笔在“铁”字旁加了一个小小的“索”字 。
后来郭沫若看了赞不绝口,并说“索”字加得犹如神来之笔,巧夺天工,还即兴写过一首诗 。
而沈鸿根在《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中却认为:“在传统的书法中,书法作品是不写标点符号的,而这幅作品却用了标点,这也是一种创举吧……那个‘索’是漏书,而后补上去的,所以写得特别小,这也是一种临时救急之法 。
因此,我想,这幅作品如果不用标点符号,如果不漏‘索’字,也许气派更大,章法也更完美 。
” 还有一点,我们平时所见的《长征》诗手迹,是被改动了的,包括文7邮票 。
原作是“金沙浪拍”,而后改为了“金沙水拍” 。
细心的读者兴许会发现,这个“水”字系同一幅中“万水千山”的“水”字移植放大而成的 。
毛主席诗词长征手书我需要毛主席诗词长征手迹 你好!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念奴娇 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埂?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