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赞美女人的古诗词 旗袍女人的赞美古诗词( 五 )


”“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说的非常肯定,毫无含糊,可见认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 。
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 。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 。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
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
以花喻美女佳人,古往今来,沿用既久,已成俗烂 。
但该诗却有几点不同,一是诗人没有直接的去描写桃花是如何的绚丽多姿和那位少女是如何的漂亮美丽,而是仅用大家所都为熟识的绚丽桃花作为映衬,用“相映红”间接的来烘托少女的美丽形象,将景色与人很好的融化在了一起;二是本诗赋写眼前实景,正所谓“本地风光,顺手拿来” 。
写到这里,诗人本可以把“去年”游遇的场景继续写下去,但诗人没有,而是笔锋一转,直接进入“今日” 。
于是便勾勒出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
同是“今日”,同是“此门”,但美丽少女已经走了 。
依旧是春光烂漫、百芳吐艳的季节,依旧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增光添彩的那张与桃花“相映红”的美丽“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唯余一树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
桃花在春风中的依旧含笑,更加勾起了诗人对“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思念和怜惜,使诗人的故地重游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惆怅 。
试想,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伫立桃花树下凝眸含笑,脉脉含情,与桃花相映;而今,人去杳然,桃花依旧含笑春风,这除了勾起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隐含了诗人无限失望、惋惜和怅惘的情绪 。
综观全诗,前两句由今到昔,后两句由昔到今,两两相形 。
尽管情绪上的转变剧烈,但文气却一贯而下,转折无痕 。
整首诗语言朴实率真自然,说事明白流畅 。
论写作技法主要是采用了“映照对比”,用“人面”和“桃...
诗经中赞美女子的句段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
翟茀以朝 。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
赞美女子美好的古诗词有哪些?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 首先是出处:曹植《洛神赋》中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描绘洛神美态 。
后来人们就用“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 。
“惊鸿”并非受惊之鸿,而是指姿态轻盈飘逸,样貌佳美的女子了,“惊鸿一瞥”则是姿态绝佳美女的一望了 。
“惊鸿”一词出自曹植赋的“翩若惊鸿”句 。
“翩”字是说鸟儿轻盈疾飞的样子,在塘畔河边捕虫捉鱼之鸿,用翅膀奋力拍打,以防自身掉落水中 。
嬉水疾飞即称“翩翩” 。
将美女轻盈体态喻作翩翩疾飞的嬉水之鸿,使人顿觉新鲜惬意,美不胜收,于是出现“惊鸿”一词 。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