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gu诗词 布谷鸟的诗词( 六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全部 1长歌行: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 青 园 中 葵,zhāo lù dài rì xī朝 露 待 日 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阳 春 布 德 泽,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万 物 生 光 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常 恐 秋 节 至,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焜 黄 华 叶 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 川 东 到 海,hé shí fù xī guī何 时 复 西 归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少 壮 不 努 力,lǎo dà tú shāng bēi老 大 徒 伤 悲。
题 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
本诗是其中一首 。
2野望 王绩 :①东皋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③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④ 。
注释:①皋(gāo):山边 。
这里泛指田野和高地 。
② 徒倚:徘徊 。
依:归依③犊(dú):小牛 。
④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 。
译文傍晚十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那小牛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皋是水边地 。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译文[编辑本段]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
赏析[编辑本段]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
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
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 。
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 。
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