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词教学反思 共同的秘密教学反思

四年级古诗词教学反思 共同的秘密教学反思

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需要研讨的问题,必须引起教材编写、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一个是选材,是否合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否对古文字词能把握 。
二是如何把古诗传授给学生,需要把握那些重点 。
达到什么程度 。
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解决的 。
在这个栏目也不适当 。
下面的文章可做参考 。
小学生古诗词教学反思 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它的内涵 。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古诗教学的几点方法: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 。
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 。
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 。
就朗读的指导而言,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
初读,感受诗意 。
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
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 。
精读,加深理解 。
初读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 。
品读,深化理解 。
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表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
简而言之,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指导朗读时必须要有目的(不是光把诗背熟),要循序渐进 。
既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陶冶了情操 。
二、巧妙分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 。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 。
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我们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 。
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 。
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 。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 。
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 。
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 。
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 。
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 。
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 。
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
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
三、适时拓展,提高能力 。
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
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