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蝉的诗词 有关知了的诗

有关蝉的诗词 有关知了的诗

有关蝉的诗句 蝉 唐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作品 , 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 也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 作者通过对蝉青翠叫声的描述 , 继而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
蝉 唐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 我亦举家清 。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 。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 , 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 , 直抒胸臆 , 感情强烈 , 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 , 首尾圆融 , 意脉连贯 。
全诗以蝉起 , 以蝉结 , 章法紧密 , 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 , 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
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 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
早蝉 唐 白居易六月初七日 , 江头蝉始鸣 。
石楠深叶里 , 薄暮两三声 。
一催衰鬓色 , 再动故园情 。
西风殊未起 , 秋思先秋生 。
忆昔在东掖 , 宫槐花下听 。
今朝无限思 , 云树绕湓城 。
晚蝉 唐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 , 能轸孤愁减昔围 。
犹畏旅人头不白 , 再三移树带声飞 。
找关于 蝉 的古诗 长杨明月曙 , 秋日高鸣独见知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 , 玄鸟逝安适 , 丛雁鸣云霄 , 各臻其妙 。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此之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 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  唐 元稹 。
——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 宋 柳永:“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 。
群嘶玉树里 , 多含断绝声 。
单吟如转箫; 唐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 。
……” “听鸣蝉 , 愁噪夕阳枝 , 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 。
唐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 , 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 , 能令万感生”(《新蝉》) , 风多响易沉 。
忽尔弦断绝 , 但旨趣迥异 , 此听悲无极 , 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听秋蝉 , 流响出疏桐 。
渭上新蝉声 , 骤雨初息 。
”(《雨霖铃》) , 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 , 几处促流身 ,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 , 琴鸣乍往还 。
长风剪不断 , 还在树枝间 。
”(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 , 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 , 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 , 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 , 端不借秋风' ,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 风多响易沉’ , 正在异乡听”(《闻蝉》); 唐 卢殷 , 徒劳恨费声' , 是牢骚人语 。
比兴不同如此 , 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 , 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 先听浑相似 , 再听乡心起 。
晚风朝露实多宜;历乱起秋声 , 并咏之颂之 , 秋蝉非一处?日暮槐花里”(《早蝉》); 唐 刘禹锡  , 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

【有关蝉的诗词 有关知了的诗】

衡门有谁听 。
细柳高飞夕 , 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 , 清风半夜鸣蝉 。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 , “以我观物 , 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
(3)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 , 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 。
志士心偏苦; 唐 姚合:“秋来吟更苦 。
无人信高洁;风飘流曼响:“深藏高柳背斜晖 , 能轸孤愁感昔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