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妹妹有关的诗词 对中国诗词大会的评价( 四 )


文字产生以后 , 有了文学的帮助 , 不必再死记了 , 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
志就是诗 。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 , 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 , 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 , 比诗早得多 。
考察歌的产生 , 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 , 如啊、兮、哦、唉等 , 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
歌是形声字 , 由"可"得声 。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 , 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 , 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
歌 , 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 , 在语言产生之扣 ,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 , 情绪更加丰富 , 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 , 以满足需要 。
在文字产生之后 , 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 , 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
这时 , 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 , 二是歌词 , 音乐是抒情的 , 歌词即诗 , 是记事的 。
这就是说 , 诗配上音乐就是歌 , 不配音乐就是诗 。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 , 歌就是诗 , 诗就是歌 。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 , 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 嗟叹不足故咏歌之 , 咏歌之不足 ,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尚书》:"诗言志 , 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
由于这种情况 , 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 , 称为[诗歌] , 目前 , 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
诗歌何时称之首 在古代 , 诗歌最初称"篇"或"章" , 而不称"首" 。
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 , 叫"三百篇" , 屈原的诗叫"九章" , 诗歌称"首" , 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 。
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 , 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 , 作诗一首 。
"一个名叫支通的人 , 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 。
"从此 , 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
诗人的来源 诗人一词 , 战国时就有了 , 何以为证 , 《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 , 愿托志乎素餐 。
"《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 , 言遭忧也 , 今谓诗人为骚人 。
"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 , 从此以后 , 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 。
辞赋兴起之后 , 又产生辞人一词 。
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 , 辞人之赋丽以淫 。
"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 , 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 , 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
六朝以后 , 社会上很看重辞赋 , 认为上不类诗 , 下不类赋 , 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 。
从战国而至盛唐 , 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 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
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 , 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 。
它和散文结合 , 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 , 成为歌剧 。
它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同 , 但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却显而易见 。
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Simonides)说:“诗为有声之画 , 画为无声之诗 。
”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 。
”苏东坡则说:“少陵翰墨无形画 , 韩干丹青不语诗 。
”逸盈玮说:“朗诵诗歌会浮现出作者所描述的画面里 , 谱写诗歌会浮现出作者所想象的画面里 。
”都指出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 。
至于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