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对实践指导方面的诗词 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对实践指导方面的诗词 理论指导实践

如何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必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
科学理论从规律上预见了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又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指导,所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
3.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
4.但不能因此认为:只要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理论;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就自然地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实践活动越多的人,掌握的理论就越多,理论水平就越高 。
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的自发论 。
5.实质上,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不能提出系统的新理论 。
6.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重视理论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不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根本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 。
...
简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要在解释力和解释方式上更加贴近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还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
理论不能只是跟在实践后边“解释”世界,还要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样,站在比实践高一点的地方,才能指导人类社会既有目的、又合规律的向真善美的社会去做“改变” 。
诚然,在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改变”世界也只能是在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不顾客观条件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不良后果 。
但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几乎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就好比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就不吃不喝坐那等死好了,还有什么必要在那瞎折腾这100多年呢?这种人的存在意义的深层思考难以争论出明确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几乎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
不管个人或社会是有目的的还是盲目的、合规律还是不合规律地进行着社会实践运动,在相对静止的一点时间内,“历史的合力”是可以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的运动的 。
这就是马克思所强调的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要求的用“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运动 。
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一定的“灌输”和“引领” 。
在无产阶级自觉的阶级意识形成之前,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灌输”理论来指导实践走向 。
列宁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就曾强调过俄国社会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 。
[9]然而,当前在西方流行一种“真理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可以任由思想多元发展,群众自由选择、优胜劣汰 。
这实质上是“市场万能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哲学上的表现 。
实际上,恰恰是根治不了的顽疾——周期性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必然扩大的实践反复证明,“自发的市场并不必然导致好市场”,如今已经没有人单纯“迷信”市场、鼓吹市场“神话”了 。
同样的,“不预设立场也并不必然导致纯粹的学问”,在“头脑里的思想不会空缺”、“信息就是选择”的时代,做学问想做“纯粹的学问”、想“价值中立”、想“不预设立场”、想研究成果“不被利用”也是不太可能的 。
就好比菜刀没有立场,被谁用就有了立场;原子弹没有立场,怎么用就有了立场;科学没有国别,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由于不可能存在不是人所开发、人所利用的成果,因而不同的人必然将成果立场化,中日交战之时,研究成果能够中立共享吗 。
何况即便按照市场规律,理论的也有个推广和方法问题,不能不加引导,比如对吸毒、赌博的言论听之任之,自由选择,过去的实践不足为鉴,即使未来造成危害也是他自己的事,不必事先引导干预,这也是有违公众依据实践和社会契约达成的共识的 。
经过无数实践验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样要经过、引导乃至灌输,才能从自发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提升为自觉的阶级意识,这既是实践试错、自由选择的过程,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服务实践、引导实践作用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