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聊些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三 )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 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
”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前两句是倒装句 。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 。
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 。
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 。
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 。
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 。
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 “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 。
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 。
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 。
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 。
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
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
古代关于茶的资料,诗词歌赋都有那些?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