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的诗词 描写河湾的诗句( 二 )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
枫桥夜泊全诗解析~~~~ 枫桥夜泊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注释]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
*江枫:江边的枫树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
*姑苏:即苏州 。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
〔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
[赏析]: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
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 。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
〔作者简介〕:张继,(生卒年不祥)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
中唐时候的诗人 。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
关于上海的诗歌(现代诗)【现代诗歌】不眠的上海二十一楼的窗外跳动着东方明珠的眼睫一闪一闪 深邃的夜空星星没了光芒月亮也羞涩的躲进云间 转动晶莹的眼珠妩媚的电波轻轻飘过半个天俯望黄浦江流淌百年故事的倒影微动述说衷肠梦轻手轻脚地从眼睑下溜走没有带上对情人的思念杂乱的思绪围绕着城市穿过 浮想联翩与霓虹约会的广场象白天一样昂奋簇拥四方情侣的外滩兴奋的无法入眠外白渡桥正穿起苏州河喜怒哀乐的长衣褪去城市的浮躁 与黄浦江静静交谈七荤八素的晚餐与胃液打架让胆汁评判还是掉进小肠温柔的陷阱慢慢地缠绵脂肪剩余价值的积累变成大肚便便臃肿的体态挡不住城市流行爆炸的情结窗外的风在闪烁的群星中寻觅它的伙伴穿过缝隙震动了玻璃的情怀让热浪有了一丝快感思绪舞动心脏 与夜一起滑过不眠的上海一、 黄浦江上的霓虹夜晚,梦正搅乱枕头的思维,涟漪的守望,推开临江的窗 。
心灵走出串成霓虹的眼睛,闪烁射透江上来往的绚丽 。
匐卧千年的长龙,瞳憬上海的明天----世博的家园、国际化大都市 。
江水化解袅袅炊烟,变换成鳞次栉比的楼群 。
东方明珠的额头、金茂的腰板、国际会议中心的胸膛,把七彩的心情倒印进激昂的江里,回收人们瞻望的意念 。
我枕着黄浦江上的霓虹,追想:昨天你吸收母亲的乳汁慢慢地长大;今天你已经强壮的收拢世界;明天你就要繁衍今天的辉煌...
枫桥夜泊 古诗原文《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
全诗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注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
②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
③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
④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
⑤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
⑥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