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欣赏 诗词创作

诗词创作欣赏 诗词创作

求多首带有写作背景和赏析的古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创作背景】:《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 。
共四首 。
其中第一首最著名 。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
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 。
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 。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 。
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 。
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 。
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 。
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 。
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
”【赏析】: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 。
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 。
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 。
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 。
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 。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 。
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
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
”(《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 。
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 。
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长风万里送秋,对此可以酣高楼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浇)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创作背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
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
【赏析】:这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
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
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