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不为所动的诗词 形容物是人非的诗词( 五 )


”徐迟 《狂欢之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西头下,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是天理 。
”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
出自《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清 王夫之 《张蒙注·诚明》:“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志意所与;而能尽其性,则物性尽,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 。
”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 。
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
” 《史记·周本纪》:“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 。
是善用兵,又有天命 。
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
”晋刘琨 《劝进表》:“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 。
天命未改,历数有归 。
” 唐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太祖景皇帝始为唐公,肇基天命 。
”明 朝鲜 李民宬《敬亭先生续集·朝天录》:“军门(袁可立)曰 :‘(三月)十三日动兵云是耶,抑旧君自退耶?’ 答曰:‘其失德,详在申文中,老爷见之则可以详悉矣 。
一国大小臣民,不谋而同,推戴新君 。
昭敬王妃令权署国事,天命人归,从容正位,岂有动兵之事乎?’”《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求形容不被人相信的诗句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
——高明《琵琶记》 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
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苏轼《蝶恋花·春景》 作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 。
...
描写离别的古诗词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
融情入景 。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