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勤俭节约诗词 勤俭节约古诗词( 三 )


俭 , 德之共也;侈 , 恶之大也 。
【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 , 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 , 是邪恶中的大恶 。
民生在勤 , 勤则不匮 。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 , 只有勤于劳作 , 财物才不会匮乏 。
俭节则昌 , 淫佚则亡 。
【出处】 《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 , 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
勤俭节约的故事:季文子的故事 季 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 , 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 , 为官30多年 。
他一生俭朴 , 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 , 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 , 每次外出 , 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
见他如此节俭 , 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 , 德高望重 , 但听说你在 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 , 也不用粮食喂马 。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 , 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 , 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 , 人家会说鲁 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 , 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 , 对那人严肃地说:“我 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 , 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 , 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 , 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 , 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 , 我怎能 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 而我则妆扮妻妾 , 精养粮马 , 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 , 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 只能通过臣民的 高洁品行表现出来 , 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
既如此 , 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 , 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 , 同时也使得他内 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
此后 , 他也效仿季文子 , 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 , 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 , 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
卖狗嫁女 东 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 , 他幼年丧父 , 跟母亲艰难度日 , 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
做官后 , 他依然厌恶奢华 , 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 , 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 草房里 。
后来 , 他的女儿出嫁 , 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 , 谁知大喜这天 , 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 , 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
管 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 , 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 , 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 , 小姐今天出嫁 , 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
我原 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 , 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 , 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
你说 , 一条狗能卖多少钱 , 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 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 , 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
” 房梁挂钱 唐 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 , 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 , 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 , 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
公元1080年 , 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 , 由于薪 俸减少了许多 , 他穷得过不了日子 ,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 , 弄到一块地 , 便自己耕种起来 。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 , 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 , 然后平 均分成12份 , 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 , 每天只用一小份 。
钱全部分好后 , 按份挂在房梁上 , 每天清晨取下一包 , 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
拿到一小 份钱后 , 他还要仔细权衡 , 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 , 只准剩余 , 不准超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