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古诗词的联想 黄鹤楼古诗词

黄鹤楼古诗词的联想 黄鹤楼古诗词

崔颢黄鹤楼(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诗歌改写为...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 , 在我的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楼头送目 ,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 , 此景象的感染 , 我的心境渐渐开朗 , 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 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菩萨蛮 黄鹤楼全诗的意思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  沉沉一线穿南北 。
烟雨莽苍苍 ,  龟蛇锁大江 。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
把酒酹滔滔 ,  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 , 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 。
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 , 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 , 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 。
《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 , 曾骑黄鹄(即鹤 , 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 。
《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 , 一作费祎(yī衣) , 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 。
楼因此得名 。
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 , 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 , 尤为历代传诵 。
作者借这个题目 , 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
〔九派〕派 , 水的支流 。
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 , 所以称“九派” 。
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
” 〔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
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两条铁路已接通 , 改名京广铁路 。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 , 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 , 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 , 隔江对峙 , 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
〔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
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
〔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 , 大革命失败的前夕 , 心情苍凉 ,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这是那年的春季 。
夏季 , 八月七号 , 党的紧急会议 , 决定武装反击 , 从此找到了出路 。
” 此词的写作特色主要是寓情于景 , 既写黄鹤楼怀古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富有艺术魅力 。
上阕首句 , 『茫茫九派流中国 , 沉沉一线穿南北』 , 词语雄浑有力 , 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波涛滚滚由西向东一泻千里的长江 , 从我国中部流过 , 还有贯通南北的京汉和粤汉两条铁路穿越我国大江南北 , 景观雄伟 。
这里的『一线』二字用得极为精确 , 因为站在高大的黄鹤楼向下眺望 , 京汉和粤汉铁路相接的形状确是『一线』 。
『烟雨莽苍苍 , 龟蛇锁大江 。
』这两句写的是近景 , 其中用一个『锁』字 , 把在如烟的迷茫一片的细雨笼罩下 , 隔江紧紧相对的龟蛇二山(龟山在汉阳 , 蛇山在武昌)好像要把大江东去的巨流都封锁起来似的 , 真是把静物写活了 。
下阕既含怀古之意 , 又抒慷慨激昂之情 。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这两句紧扣题目 , 同时表现出对当时武汉政局的深切关心 。
登上黄鹤楼 , 自然会联想到黄鹤楼自古以来流传着不少的神话和传说 , 还想到了一些诗人留下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 如唐代诗人崔颢写的那首《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