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可以”的你,真的非常不可以( 二 )


心甘情愿地退让是善良,心不甘情不愿的退让是一种自我暴力 。

讨好型人格的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觉得如果自己不表态,把一切交给对方做主,其实是在为对方考虑 。
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场景:从小县城来北京读书的林磊儿,第一次和小姨一家进餐厅吃饭,拘谨害羞 。小姨把菜单递给他,让他点自己爱吃的,他翻了一会儿菜单说:“小姨,你们点吧,我都行 。”
我们都知道,他在为别人考虑;但我们也知道,没有一道菜叫“都行” 。
一场为了迎接他而吃的宴席,可能会因为他不表态,上来各种他不爱吃的菜 。而这桌菜,小姨同样要花钱、花心思安排 。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都行”和“随便”是迁就别人的一种礼貌,但其实,这常常会让对方更难办,结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 。
说出你的选择,表达你的立场,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不要把所有选择权都交给对方——让对方感到为难的同时自己还被迫做了不甘心的选择 。

前段时间我正在咖啡厅闷头写稿,突然一个女孩凑过来说:“可以把你的电脑借给我用10分钟吗?我有点儿工作要忙 。”
我没多想,直接拒绝了:“不好意思,我也在忙工作,你或许可以去附近找个网吧 。”她叹了口气,头也不回地走了 。
回想起来,我还是有一点儿诧异的,曾经那么替别人着想、不懂拒绝的我,如今居然可以不假思索地对一位美女如此“刻薄” 。
这两年,我变得更加直白,遇见公共场合开功放的人,我会上前劝说而不是忍和躲;遇到让我不舒适的请求也会直接拒绝,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
我发现,当我“都可以”的时候,委屈没有尽头,甚至没人发觉我的委屈;当我开始理性表态,开始合理拒绝,糟心事儿会自己溜走,没人再拿我当软柿子捏 。
我是这样,你也是这样,“什么都可以”的你啊,真的非常不可以 。
你不必委曲求全去“善良”,也不必一言不发去妥协,你不必讨好所有人,你最应该好好对待的人,是自己 。
如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
(摘自《中学生博览》202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