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最精辟的5个哲理小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我们都知道,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登峰造极 。
他的诗题材广阔,风格独具,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书法又自成一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
但鲜有人知道,苏轼其实也是一个写寓言的大师,他的寓言作品诙谐超然,思想独具 。
继承了唐代寓言的针砭时弊的社会作用,又带有个人超然物外的洒脱和幽默 。读罢令人发笑,然后低头思悟良久 。
今天我们分享5篇苏轼写的哲理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诙谐幽默间就给我们寄托了意味深长的道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
苏轼笔下最精辟的5个哲理小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文章图片

01
小儿不畏虎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
而儿痴,竟不知 。
虎亦寻卒去 。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
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
——《书孟德传后》
故事:
有位妇人白天去河边洗衣服,将两个小孩丢在沙滩上玩耍 。
突然一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可两个孩子还是像没事一样在沙滩上玩 。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还用头来触碰,试图让他们害怕 。
可小孩们仍对老虎视若无睹,自顾自地嬉闹 。
最终,老虎无奈地离开了 。
感悟:
小孩子不畏虎,是因为还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
老虎也并不是不吃小孩子,只是见小孩子不怕它,它自己先畏惧和犹豫起来 。
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 。”
很多时候,一个人懂得越多,想得过于周全,反而唯唯诺诺,因为害怕而丧失勇气 。
相反,若能坦然处之,往往能够化险为夷 。
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炼,我们更需要小孩子那种看似莽撞的精神劲头,迎难而上 。
望而生畏,难免自伤锐气;无所畏惧,反而有望成功 。
苏轼笔下最精辟的5个哲理小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文章图片

02
河豚发怒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
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
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
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 而食之 。
——《苏轼文集》
故事:
河里有一种鱼叫河豚,脾气暴躁,喜欢在木桥的柱子之间游来游去 。
一天,它不小心撞在了桥柱子上,于是它怒气冲冲,再也不肯游开 。
它张开两腮,竖起身上的鳍,肚子鼓鼓的,浮在水面上,瞪着血红的眼睛,绕着桥柱打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