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所有孤独的人,都能从它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家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
然而,盛赞背后,却是黑塞“炼狱般”的人生 。
1920年,43岁的他一夜之间跌落绝境 。
一战爆发后,反战的他被社会疏远,父亲去世,婚姻破裂,朋友反目,他离乡背井,开始流浪 。
极致的孤独将他摧毁,黑塞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无数次自杀未遂 。
【《荒原狼》:所有孤独的人,都能从它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经过72次心理治疗,才摆脱了精神危机 。
从地狱归来的黑塞,却迎来了他的创作巅峰 。
尤其是1927年创作的小说《荒原狼》,被译成20多种文字,近百年来,霸屏治愈系小说排行榜前列 。
这本书,展示了人类如何渡过精神荒原,完成高难度的自我救赎 。
《荒原狼》掀起的“狼潮”经久不衰,几乎所有人在孤独的“荒原狼”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
《荒原狼》:所有孤独的人,都能从它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文章图片

在《荒原狼》中,黑塞化身为一个叫哈勒尔的中年男人,正在经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
哈勒尔出生于严苛的牧师家庭,向往自由的他,从小被视作家族的“异类” 。
长大后,他被逼考入神学院,在死板的教条中饱受折磨 。
为了摆脱痛苦,哈勒尔与家庭决裂,独身一人闯入动荡的社会,成了一名职业作家 。
彼时,德国卷入一战,整个社会,道德崩塌,人人逐利,暴徒狂欢,散发着血腥腐朽之气 。
哈勒尔不满于此,他散布反战言论,撰写尖锐的文章,斥责当局,呼吁和平 。
他本以为振臂一呼,必然拥趸者众,却不想竟无人理会,还频遭戏弄与打压 。
到头来,自己反而成了那个人人嘲讽的“跳梁小丑” 。
一时间,家人以他为耻,妻子含恨离开,昔日的好友人间蒸发,独留哈勒尔在舆论的风暴中心 。
这天,哈勒尔偶遇了一位教授朋友,并意外地被邀请去做客 。
他欣喜若狂,却不想一阵交谈下来,朋友与他绝交,还不顾情面地轰他出门 。
寒风瑟瑟中,哈勒尔惶惶如丧家之犬,失魂落魄地走着,忽然一群孩子跑过,大喊着“快看那个卖国贼!”
是的,哈勒尔因为抨击政府,被德国主流媒体诬陷为“叛国者” 。
他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原来,我才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 。”
他感觉自己“像一只家畜群中的荒原狼,误闯入人群,又迷失了方向 。”
从此,哈勒尔隐姓埋名,自称“荒原狼”,离开家乡,四处漂泊 。
黑塞在小说里写道: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匹甘于孤独却又渴望被理解的荒原之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