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求

170多年前 , 美国青年亨利·戴维·梭罗遭受了一系列人生打击:事业不顺、恋爱受挫、亲人离世 。之后他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 , 与湖水和森林为伴 , 与月光和鸟鸣为友 , 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隐居生活 。
隐居期间 , 他写下了《瓦尔登湖》 。
向内求
文章图片

这本书的影响力穿越了时空限制 , 到如今仍旧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
梭罗在瓦尔登湖沉淀思想 , 他在山川河流中过滤心中的杂质 , 在日月星辰中思索人类应该有的生存状态 。
瓦尔登湖让梭罗获得了心灵的平静与纯粹 , 也收获了沉静睿智的思想 。瓦尔登湖 , 是梭罗心灵的避难所 , 是他灵魂的净化地 , 更是他人生的能量站 。
其实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瓦尔登湖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选择归隐田园 , 过起了“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
王维向往山林 , 喜欢“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的闲适生活 。
作家史鐵生双腿瘫痪后 , 经常去地坛沉淀思想 , 思索关于生命的谜题 , 写下了《我与地坛》 。他曾说:“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 , 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 , 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他摇着轮椅一次次进入地坛 , 觉得地坛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地坛沉静而神秘 , 人在其中可以看清时间 , 正视磨难 , 领悟生命 。
陶渊明的田园 , 王维的山林 , 史铁生的地坛 , 其实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瓦尔登湖 。
他们在心灵的秘境 , 探寻生命的出口 , 探索人生的正确通道 。因为长久地与自然相融 , 终与万物融为一体 , 具备了摆脱世俗的格局 , 以及超越凡尘的眼界 。
经过沉淀、滤净、思索 , 他们仿佛得到了某种神秘的指引 , 在人生的迷途中豁然开朗 。从此 , 一切都放得下 , 一切也拿得起 。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向外看的人 , 做着梦;向内看的人 , 醒着 。”
因为有自己的瓦尔登湖 , 他们屏蔽了俗世喧嚣 , 朝向自己的心灵 , 是向内看的 。
我们每个普通平凡的人 , 也应该有自己的瓦尔登湖 。
我每隔一段时间 , 都要去登一次西郊的一座山 。每次登临山顶 , 我都会找个地方静静地席地而坐 , 任凭山风吹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