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古诗的作者是谁( 三 )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镜头的转换 , 由远景转到近景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 , 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 , 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 , 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 , 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 , 大小相映,动静相衬 , 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 。“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牛背寒鸦 , 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 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 。“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 , 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 。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 。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 。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 。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 。牛蹄得得,行步迟迟 , 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 , 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屋秋瞑》、《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