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 原文出处是哪里( 六 )


解语花是一个词牌名 , 词调名,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唐玄宗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帝宴赏左右,皆叹羡久之 。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词取以名 。”始见于周邦彦词 。
唐玄宗赞扬杨贵妃善解人意,是会说话的名花 。后来就用名花解语来比喻美女,用来形容 美女善解人意 。
解语花,典故名,典出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 。唐明皇说杨贵妃为”解语花“,指会说话的花 。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聪慧可人 。
典源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
明皇 秋八月 ,  太液池 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 。左右皆叹羡 , 久之 , 帝指贵妃示於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释义“解语花”指会说话的花 。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聪慧可人 。
用典示例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眼儿前不甫能栽起合欢树 , 恨不得手掌里奇擎着解语花 。”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九:“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 。”
清 赵翼 《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一个娇娃解语花 , 绮窗亲课秋宵读 。”[1]
相关阅读五代时期文官王仁裕(880-956年)著有《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其体裁为笔记小说,其中《天宝下·解语花》(现天涯书库收录时编作卷三,其编排方式与原作有所差别)一节原文如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 。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 。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后来,“解语花”(也作“解语之花”)就作为一个成语,成为对容貌美丽的女子的赞誉之词 。
成语故事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病死 。玄宗为此悲痛欲绝 , 常常茶饭不思,闷闷不乐 。
驸马杨洄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劝皇上驾幸温泉宫 。一路上,杨洄与圣驾同行,极尽奉承之能事,还为玄宗推荐了一个绝代佳人 。玄宗很高兴 , 就派高力士奉旨前往召见 。
原来这个佳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惠妃之子——寿王瑁的妃子杨玉环 。高力士到了寿王的府?。颊傺钣窕啡牍偻跷蘖ξタ?nbsp;, 只得送杨氏进宫 。
杨玉环来到宫中,玄宗一看,这位绝代佳人果真是冰肌玉骨,有倾国倾城之貌,不禁龙颜大悦,立即命人设宴款待 。席间,玄宗得知杨玉环擅长音乐,就命她吹笛 。杨玉环吹得娓娓动听 , 玄宗连连拍手叫好 , 亲自斟酒三杯,以示赏赐 。
杨氏喝过酒之后 , 脸上红晕渐起,更加显得楚楚动人 。玄宗看得眼睛也直了,顾不上翁媳的名份,当天夜里便谱成了鱼水之欢的艳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