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六 )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 。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
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 。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子路问:"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 。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 , 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 。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 。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 , 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 , 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 。当然 , 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 。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
管仲的最大过失在于没有为自己找一个继承人 。几十年的勤政辅佐使得齐桓公过于依赖丞相,以至于晚景凄凉 。
齐国好厚葬 , 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 , 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 , 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 , 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
四: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字孔明 , 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 ,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 , 死后追谥忠武侯 。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 , 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