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的诗句乌衣巷( 二 )


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 , 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 , 明年故复来者 。
其将逝 , 剪爪识之 。其后果至焉 。”
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 。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 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 。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 , 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
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诗意〉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 。
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
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 。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 。
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
乌衣巷因何得名? 夫子庙泮池南侧的乌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条街巷,也是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故居所在地 。在六朝时已是十分显赫,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乌衣巷》,更使它流传千古 。
有关乌衣巷名称的由来,也因此被人关注 。有神话传说: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风暴翻船,漂流至乌衣国,娶妻生子,后复回故里 , 但十分思念乌衣国亲人,因此将居所之巷取名为“乌衣巷” 。